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

傲世狂尊凌九霄 2025-10-12 16:52:21

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不收费,最后还能盈利,可中国的高速要收费,反而还亏欠,8年时间足足有6万亿的亏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高速公路收费很直白,大家熟悉的收费站,每次上路都要掏钱,账目清清楚楚。这种方式公平,跑得多交得多,但体验上确实让人觉得路很贵。 美国高速公路看起来“免费”,上高速不走收费站,好像不用花钱。但实际上,美国早就把收费藏到别的地方了。 比如车主加油时,每加仑汽油要缴纳联邦税大约18美分,加上各州的燃油税,平均差不多30多美分。你以为没付钱?其实钱早已经交了,只是大家没走收费站而已。 除此之外,美国高速沿线的服务区、广告牌、快速车道收费等也都是隐性收入来源。 所以,美国高速的“免费”只是方式不同,中国高速是明面收费,美国是暗箱收费。表面看起来美国赚,中国亏,其实本质完全不同。 为什么中国高速投入这么大?这就得从建设成本说起。中国高速总里程超过18万公里,是世界第一。尤其是西部山区、青藏高原、喀斯特地貌,一公里高速的造价轻松上亿,川藏路段更是每公里动辄5亿。 再加上建设速度快,35年就建成18万公里,相当于每天修13公里,这种“跨越式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大部分依赖贷款。利息每年几千亿,光2021年利息就高达5754亿,相当于每天烧掉33亿。 相比之下,美国的州际高速大部分建在平原地区,成本低,一公里才三千万美元左右。 更重要的是,美国高速建设起步早,1956年开始建,建设成本早就摊销完了,现在只需要花维护费。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现在能够“盈利”,而中国高速还在亏空阶段。 除了建设,中国高速的运营成本也非常高。维护频繁,5年就要中期修复,10年大翻修,还有雪灾抢险、土地补偿、节假日免费通行等隐性支出,这些开销占到通行费收入的四成以上。 西部很多路段一年可能只有几十辆车经过,光靠通行费根本无法覆盖成本。例如雅康高速投资230亿,但车流量只有东部的十分之一;青藏高速每公里造价1.5亿,预计要150年才能收回本息。 而美国高速则不一样,大部分建设成本早就摊销完,现在只花维护费,而且商业开发收入可观,纽约州服务区的租金就能上百万美元。再加上高峰车道收费,收入比支出高很多,所以看起来像“免费还能盈利”。 中国高速的亏空,还跟债务结构有关。全国高速债务余额已经接近8万亿,每年光利息就要还4000亿,占当年通行费收入的85%。 更关键的是,中国高速不是只建在赚钱路段,西部偏远地区也必须建设,这是国家战略和民生需要。东部盈利路段的钱补贴西部亏损路段,表面看是亏空,其实是全国路网战略布局的一部分。 美国则不同,他们的高速建设大部分早已还清贷款,主要收入来源是燃油税和商业开发,账面上显得盈利。但即便如此,美国高速基金未来也面临缺口,尤其是电动车普及后,燃油税收入下降,这种“免费盈利”的模式也面临挑战。 中国高速不仅仅是赚钱的工具,更是一种战略投资。西部高速让农产品及时运入城市,让偏远地区的矿产、旅游资源能够流通,提升区域经济活力。 同时,高速公路也是国家应急运输、军事后勤的重要保障。它带来的社会公平价值和长远经济价值,远远超出账面上的通行费收入。 美国高速更注重经济效率,主要连接大城市,服务商业物流,战略意义相对有限。美国高速网已经成熟,重点是维护和优化,而中国高速还处于建设高峰和战略布局期。 中美高速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发展阶段不同造成的。美国从1956年开始建州际高速,几十年时间里慢慢建完7.7万公里路网,现在大部分路段进入盈利期。 中国则从1988年通第一条沪嘉高速算起,35年就建成18万公里,速度是美国的几倍。建设密度大,贷款集中,短期亏空是必然的。 另外,美国高速建设早期是汽车工业成熟、人口密度低、地形平坦,而中国高速必须覆盖全国、跨越复杂地形、满足14亿人口出行需求。这就决定了中国高速建设成本高、运营压力大、短期难盈利,但从长期来看,社会效益巨大。 中国高速还在探索更灵活的运营模式,例如四川成绵高速免费后,车流量上涨47%,货运订单增22%,游客增35%,周边经济活跃度提升。 政府通过沿线土地出让金、东部盈利路段补贴西部亏损路段等方式填补资金缺口,这比单靠燃油税更符合中国实际。 美国高速则面临新的挑战,燃油税模式随着电动车普及受到冲击,需要重新寻找资金来源。中美模式虽然不同,但都是根据各自国情和发展阶段制定的最优方案。

0 阅读:107

评论列表

cimi

cimi

1
2025-10-12 21:22

亏了?高管怎么还能拿那么多工资?

傲世狂尊凌九霄

傲世狂尊凌九霄

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