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英国《金融时报》突然爆料 事关美、俄、乌 10月12日,英国《金

好学百灵鸟 2025-10-12 23:10:29

快讯,快讯! 英国《金融时报》突然爆料 事关美、俄、乌 10月12日,英国《金融时报》一则报道将本已紧张的俄乌局势再度推向风口浪尖:美国数月来持续向乌克兰提供关键情报,协助其使用远程无人机对俄罗斯本土的炼油厂等能源设施实施精准打击。 不同于以往的武器输送,此次美方介入的程度更深——从飞行路径规划、突防高度建议,到最佳攻击时机选择,美国情报系统几乎全程参与。虽然白宫始终强调“最终决策权在乌克兰”,但如此深度的战术协同,已远超传统意义上的“支持”范畴。 消息曝光前一日,泽连斯基与特朗普通电话,双方讨论了加强乌防空能力及“战斧”巡航导弹的潜在交付问题。这款射程达1500公里的远程武器,若落入乌军手中,将首次具备直接威胁莫斯科周边战略目标的能力。 尽管特朗普称“接近做出决定”,但强调需乌方提交明确使用方案。这一表态被广泛解读为:美国正在试探性地推动对俄战略压制的边界。 国际舆论迅速分化。支持者认为,打击俄能源设施可削弱其战争经济,迫使其回到谈判桌;反对者则警告,这无异于将民用基础设施变为战场目标,可能违反战争法基本原则。 社交媒体上,热议不断。一位推特用户写道:“当‘情报支持’变成‘打击导航’,美国离直接参战还有多远?”另一位网友调侃:“现在不是‘谁开的枪’重要,而是‘谁指的路’更关键。” 俄罗斯方面反应克制但立场坚定。克里姆林宫称正“密切关注”事态,普京此前已明确警告:若“战斧”导弹被用于打击俄本土,将被视为北约的直接介入,冲突将进入“全新阶段”,俄美关系也将彻底破裂。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博弈已超越传统军事对抗。它融合了情报战、能源战与心理战,形成一种“低烈度、高风险”的新型冲突模式。美国试图以最小代价维持战略压力,但问题在于:一个拥有核武的大国,能否被经济打击逼退?还是说,这种步步紧逼只会加速局势失控?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战争最容易失控的时刻,往往不是在战火初燃时,而是在“看似可控”的渐进升级中。当每一次“有限打击”都被视为“成功案例”,决策者可能逐渐失去对危机边界的敬畏。 如今,谈判桌上的对话越来越少,地图上的坐标却越来越多。真正的危险或许不在于某一次袭击的成败,而在于——我们正习惯于用爆炸声代替谈判声。 当和平成为背景音,战争就成了默认选项。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未来。

0 阅读:108

评论列表

KU2003

KU2003

2025-10-12 23:58

俄罗斯,放开手,彻底灭掉乌克兰!不要扭扭捏捏的。

好学百灵鸟

好学百灵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