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西洋的海面上,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岛屿面积只有17.12平方公里,但却拥有一座贯穿全岛的机场,岛上虽只有384人居住,但这里的人都舍不得离开,他们并不向往喧哗的现代生活,只愿意一辈子守着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大西洋的辽阔蓝色之中,有一块地图上都难以察觉的小绿点,这就是葡萄牙的科尔沃岛,它属于亚速尔群岛,地处最西北角,面积仅十七平方公里出头,岛的名字有点像“乌鸦”,但其实只是葡萄牙语的音译,当地人叫起来别有亲切,初次听说这里,大多数人都很难想象,世界上还有这样袖珍的有人居住岛屿。 岛上只有一个小村庄,叫维拉多科尔沃,全岛人口不到五百,最近几年统计数字一直在四百三十人上下,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街道,只有一条主路和几条小巷,居民彼此都认识,日子过得安稳,岛上最显眼的现代化设施,莫过于那座机场,机场跑道仅有八百米长,紧贴着海岸边铺设,飞机起降时得格外小心,风大时还会晃动,虽然小巧,机场却成为岛民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 每周只会有几班小飞机,从邻近的弗洛雷斯岛飞来,票价不便宜,但对于岛上人来说,这条航线是生活的命脉,只要飞机一落地,码头上就会热闹起来,物资和邮件靠这条线进出,航班延误是家常便饭,不过岛民都早已习惯,没人着急,岛外世界节奏快,这里则慢得像水面上的浮萍,风吹雨打都很难让人心生波澜。 科尔沃岛的地形很有特点,整个岛其实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锥,最高点海拔七百多米,山顶有个火山湖,湖水清澈见底,下雨多,土地肥沃,黑色的玄武岩随处可见,岛的轮廓像一颗倒扣的碗,坡道一层层叠起,站在山顶能看见整个岛的风貌,因为地势陡峭,村庄都集中在靠海的一侧。 居民主要靠农业和畜牧为生,岛上种玉米、土豆、蔬菜,偶尔也有一些水果,牛羊在坡上吃草,奶牛产的牛奶会送去邻岛,渔业是另一条生路,清早有人划着小船出海,捕些鱼虾贝类,这里没有工厂,几乎没有污染,水是从山上引下来的泉水,喝起来甜丝丝,生活方式很简单,交易多靠物物交换,比如用鸡蛋换面粉,现金在这里用得很少,电子支付几乎没人用。 岛上的社区氛围浓厚,大家互帮互助,村里有学校、诊所和教堂,教堂是镇上最气派的建筑,十八世纪修建,风格古朴,孩子们上学,放学后帮家里干农活,多数年轻人长大后还是选择留下来,觉得这里安全、可靠,生活虽然简单,但很少有人觉得无聊。 科尔沃岛的现代生活与外部世界明显不同,虽然有机场,但岛上汽车极少,多数人步行或者骑驴,主路上车辆稀少,大家出门都慢悠悠,大件货物只能靠船或者飞机从外岛运来,电力主要靠柴油机发电,最近几年尝试装了些风力和太阳能设备,岛上有网络,但信号一般,基本能满足打电话、上网查资料的需要,岛上的人不迷恋高科技,生活节奏依然保持着原汁原味的慢。 这里的节日和宗教氛围很浓,大家信天主教,节日时会聚到教堂,一起唱歌、吃饭,音乐多是葡萄牙风格的民谣,晚上有时会聚在小酒馆里,喝点自酿的酒,聊家长里短,岛上的教育资源有限,但小学到中学都有,大学则要去本土,如果有年轻人学成回来,通常会带回新想法,帮助岛上改良农耕或管理。 外来游客不多,这里被联合国列为生物圈保护区,岛上的火山湖、鸟类和自然风光吸引部分徒步和观鸟爱好者,大多数游客只是短暂停留,住在本地人开的客栈,尝试些本地菜肴,比如玉米面包和奶酪,旅游业不是主要收入来源,只是生活的点缀,岛民依旧以自给自足为主。 科尔沃岛的历史充满坚韧,最早定居者是十六世纪末的葡萄牙人,他们带着种子和牲畜,在荒凉的火山岛上扎下根,过去几百年,这里几乎没有发生大事,十九世纪起,岛上一度出现移民潮,许多人去了美国和加拿大打工,岛上田地一度荒废,后来人口逐渐稳定,岛民对这片土地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 岛上的行政管理非常简单,一个小小的市政厅负责所有事务,市长通常是本地人,决策贴近民生,优先保障农业和环境,葡萄牙政府会定期补贴航班和船票,确保岛民能负担得起出岛的成本,通信网络也有投入,虽然信号一般,但能满足日常所需。 基础设施虽简陋,但满足了生活需求,电力和淡水由岛上自给,港口能停靠小型船只,医疗条件有限,遇到大病只能坐飞机或船去邻岛治疗,学校规模很小,学生从幼儿园到中学都在一起上学,同学间从小一起长大,关系亲密。 气候变化是岛上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大西洋风暴偶尔来袭,冬天的暴雨和大风会考验基础设施,葡萄牙政府近年来投入不少资金,加固港口和防浪堤,提升岛上的防灾能力,虽然人口不多,成本高,但政府依旧保持对小岛的支持。
斯里兰卡岛是不是全世界最完美的岛屿?面积6.5万平方公里,8成土地都是平原,水热
【21评论】【5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