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马占山投靠了日本人,顿时国内上下骂声一片,然而在受降仪式上,马占山竟以不识字为由,拒绝在协议上签字!两个月后,他更是拉着一车的银元跑路了。 1931年11月江桥抗战后,他的部队退守海伦时仅剩残兵两千,弹药仅够支撑三天。 日军调集两个师团形成合围之势,而国民政府发出的回电始终是"暂避敌锋,待机而动"的空话。 此时,黑龙江进入严冬后气温降至零下30度,士兵们穿着单衣啃冻土豆,伤员因缺医少药每天都有十余人死亡。 当板垣征四郎第三次派使者送来劝降信时,马占山正对着地图上越来越小的控制区发呆。 使者特意提到"满洲国将设军政部总长职位",这句话触动了他的心思,若能借此职务获取物资,或可挽救濒临瓦解的抗日力量。 当晚他召集心腹开会时,参谋处长李靖远拍桌反对:"投降必遭千古骂名!"但军需官拿出粮册显示仅剩三天存粮,最终众人含泪通过了诈降方案。 马占山决定诈降前夜,召集心腹在煤油灯下开了整夜密会。 他撕下烟盒纸写下"忍"字传阅,低声说:"诸葛亮能七擒孟获,咱们就不能陪小鬼子唱出戏?" 马占山将计就计,提出要带200人卫队进城、保留骑兵编制等条件,暗地里却让军需官将12门迫击炮埋进祖坟旁的新坟包。 为取信日军,马占山上演了一系列高明表演。 他主动献出三处军事地图,标注的却是早已废弃的阵地;宴请关东军将领时假装醉酒,故意"泄露"假情报称"苏联即将介入"。 这些举动让板垣在给东京的电报中写道:"马虽粗野,已无反抗意志。" 暗地里,马占山用省长职权调拨300节车皮,以"剿匪"名义将弹药运往黑河秘密仓库。 1932年2月6日的受降仪式上,马占山故意迟到半小时,穿着打补丁的军装走进会场。 当板垣要求他在《日满议定书》附件上签字时,他抓起毛笔倒握在手,在文书上戳出墨疙瘩后嘟囔:"这洋码子比枪杆子还沉。" 日军参谋土肥原贤二后来回忆:"他擦汗时用袖口沾污文书,我们竟以为那是粗人紧张所致。" 马占山早年给地主放马时,确实识字不多,但投身行伍后早已熟读兵书,压根不是什么不识字。 投靠日本人后,,马占山以"整顿军纪"为名,将日军拨付的3000支步枪全部调往黑河"训练新兵",实则每支枪配发双倍弹药。 为筹集资金,他成立"垦荒合作社",用日军拨款购买百吨粮食,转头以"赈灾"名义分发给饥民,暗中换取群众掩护游击队的承诺。 后来马占山以"修建军官别墅"为名,让民工在嫩江边挖地基,夜间却将银元熔铸成马车轴芯。 当十二辆马车"满载建材"驶出城门时,车轴里藏着的银元正叮当作响。 日军哨兵检查时,他亲自打开麻袋露出石灰砖块,却悄悄塞给哨长两包烟土,让关东军情报部门直到半年后查账时,才发觉异常。 1932年4月1日深夜,马占山在省长公宴上灌醉日军顾问,回房后将被褥堆成人形,用烟斗制造呼吸声假象。 本人则换上马车夫破袄,从后门溜进运送潲水的牛车。 当日军发现他"失踪"时,他已在百里外的拜泉县宣读《再举抗日义旗通电》。 更让日军吐血的是,马占山带走的文件里竟有关东军在东北的细菌部队布防图,这份情报后来通过苏联渠道转交国际联盟。 重整义旗后,马占山将骗来的资金转化为战斗力,他用200万元向苏联购买医疗物资,300万元定制山地炮,剩余资金全部换成金条分发给烈士家属。 被激怒的关东军悬赏十万大洋买他头颅,却不知马占山用缴获的日军钢盔煮火锅,笑称:"鬼子送锅还送肉,这买卖不亏!"这种草莽英雄式的幽默,极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 马占山之所以选择诈降,背后是残酷的实力对比。 当时黑龙江抗日力量仅存1.3万人,而日军集结了3个师团加伪军5万人。 他在日记中写道:"以卵击石非勇,蓄力待发方为智。",早年落草黑虎山时,他就常用"假意归顺"计策麻痹官兵,待实力壮大再突然发难。 当1949年马占山站在北平城头见证解放时,他对傅作义坦言:"当年诈降挨骂,但保住东北抗日火种比个人名声重要。" 这位曾身负"汉奸"骂名的将军,最终用半生征战证明了对国家的忠诚。 与同时期,蔡廷锴淞沪抗战获得中央支援不同,马占山在东北完全孤立无援。 他的选择类似勾践卧薪尝胆,而非汪精卫的彻底叛变,当时上海《申报》社论说得中肯:"马将军之降,如云遮月暂隐其辉;马将军之起,似剑出鞘再露锋芒。"
国军抗日将领中,前后反差最大、最有争议的应该汤恩伯了。抗战前期,他稳居抗日名
【7评论】【10点赞】
m鲁谷
斗争需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