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大爷去理发店理发,结束后,竟然掏出一张绿色百元大钞付钱,店主拿着钱都懵了,从没见过这种钱,而且还是塑料的,他以为是“假钱”,坚持不要,让大爷必须换一张,大爷没办法只能换人民币,店主自以为聪明,发到网上后,却被网友吐槽:你错过发财机会了。 十月的徐州,一个商户交流群里突然热闹起来,起因是一张塑料钱的照片——有家理发店老板发图提醒“别收假钱”,结果群友一看就乐了:“这是100澳元啊,能换四百六十多人民币!” 开超市的张老板第一个戳穿乌龙,说自己去年去澳大利亚旅游带过这种钱,塑料材质的,防水还耐磨,当时兑换的时候特意记过汇率。 群里其他人跟着附和,有人开玩笑说老板这是“把黄金当石头扔了”,还有人算着账:“理发20块,这一张顶二十多单生意,亏大了!” 老板一开始还不信,赶紧打开手机搜“100澳元”,看到搜索结果里的淡绿色纸币、陌生女人头像,跟自己拍的照片一模一样,才知道自己闹了笑话。 后来他在群里发了句“是我没见识”,默默把提醒的消息删了,可这事还是成了群里好几天的谈资。 没人想到,这场乌龙的起点,只是十月一个普通的清晨。 那天七点不到,徐州某小区门口的理发店刚亮灯,店主把“理发20元”的牌子摆好,就迎来了第一位顾客。 拎着布袋子的大爷,穿件洗得发白的藏青色外套,老花镜滑到了鼻尖上,一进门就问剪头要多久,说一会儿得去早市买蔬菜。 店主说十来分钟就行,大爷才坐下,还特意交代:“剪短点,但别太短,能盖住脖子,不然风一吹冷。” 店主点点头,梳顺头发、夹好夹子,开了电动推子,细碎的头发落在深蓝色围布上,十五分钟就剪完了。 大爷对着镜子摸了摸,说“利索”,然后从布袋子里掏出个黑色钱包。 就是这个钱包里的钱,让正常的结账变了样。 大爷翻了半天,摸出一张钱递给店主,店主接过就觉得不对。 比百元人民币薄,淡绿色,滑溜溜像塑料,捏着没纸质的粗糙感,正面是陌生女人头像和字母,背面是绿色植物,连个汉字都没有。 “大爷,您这钱我没见过啊?”店主把钱递回去,语气疑惑。 大爷愣了愣,说“儿子从国外寄的,能换人民币,前几天买豆腐摊主还收了”。 可店主还是不放心,琢磨着假币多,收了就白干,坚持让大爷换人民币或扫码。 大爷挺为难,说钱包里没几张人民币,扫码也不会,儿子教了好几回都忘。 店主说要不先记账,下次一起付,大爷却摇摇头,在钱包夹层里摸出张折得方方正正的20元,说“还是用这个,省得你不放心”。 收了钱,看着大爷去早市的背影,店主越想越觉得那塑料钱可疑,就翻出趁大爷不注意拍的照片,发到商户群里提醒大家。 没成想十分钟不到就被“打脸”,还成了群里的笑谈。 其实这种事不止一次。 之前小区门口餐馆的刘老板,遇到顾客用港币付饭钱,因为不认识非要人换人民币,顾客跑两条街找银行,回来菜都凉了。 说起来,店主的警惕没错,小生意赚的都是辛苦钱,谁也不想收假钱。 可要是当时多问一句“这钱能在银行换吗”,或者搜搜“淡绿色塑料百元纸币”,说不定就不会有这场乌龙了。 现在外国人来中国的多了,遇到外币的机会也多,开店的多记记常见外币的样子、大概汇率,遇到不认识的查一查,既能避免尴尬,也能给顾客留好印象。 这场乌龙最后也给不少人提了醒:机会有时候就藏在没注意的认知里,多了解点常识,多接触点新事物,总比眼睁睁看着四百多块钱“溜走”强。 毕竟谁也不想像这位店主一样,闹了笑话还亏了钱吧。 那么到最后,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江苏一大爷去理发店理发,结束后,竟然掏出一张绿色百元大钞付钱,店主拿着钱都懵了,
语蓉聊武器
2025-10-13 10:50: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