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锡玮:纵观国民党党主席这几个候选人的言论,最让我失望和愤怒的有两点,分别是自以

波览历史 2025-10-13 10:53:41

周锡玮:纵观国民党党主席这几个候选人的言论,最让我失望和愤怒的有两点,分别是自以为是和不停的诉苦。     国民党党主席选举这本该是场严肃的政治议程,却在2025年10月初演变成了一出被广泛批评的“闹剧”。   候选人郝龙斌和罗智强在第三场辩论会前夕突然宣布,以“前往花莲灾区关怀”为由退出辩论。   这场花莲地震发生在9月18日,到郝、罗二人宣布“要去灾区”时已过去约两周,当地善后工作已近收尾。   周锡玮在中天新闻节目上直言这是“做秀”,并批评“这个秀做得太晚太难看了”。   其背后的现实原因是前两场辩论会后,郝龙斌和罗智强的民调落后于郑丽文,郑丽文以38%的支持率领跑,郝龙斌为19%,罗智强仅13%。   这种临阵脱逃的操作,不仅暴露了候选人对直面党员质疑的底气不足,更折射出国民党内近年最尴尬的遮羞布,连“装样子”都懒得花心思了。     这种“自以为是”的政治表演并非孤例。花莲灾后,韩国瑜带跨党派议员访问日本,全程与当地台商吃饭合影,被周锡玮批评连一句关于花莲灾情的实质性表态都没有。   这种远离民众真实需求的行为,与台湾民间团体灾后迅速组织的自发援助形成鲜明对比。   候选人似乎高估了自身行动的政治效用,低估了民众的判断力。   这种自以为是的操作,本质上是一种短视和敷衍,企图用“装样子”和“喊口号”蒙混过关,却忘了党员和民众早就不吃这一套。     然而,比“自以为是”更令人失望的是国民党候选人“不停的诉苦”。   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公开诉苦,称其任职四年“一分钱工资没拿着”,还需自掏腰包和筹钱为党办事。   他细数四年来国民党仅给他报销了两笔费用:参加海峡论坛的机票和筹办青少年国际篮球赛时党部支援的椅子等硬件设备。   连胜文直言,国民党当前最大的困境不是理念与路线,而是财务拮据。   党工在罢免期间遭司法诉讼产生的庞大律师费用、中央党部租金到期可能涨租的压力,都使这个百年大党步履维艰。     财务困境固然是现实,但若仅停留在“诉苦”层面,则暴露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在9月20日的首场党主席辩论中,周锡玮向三位参选人提问时明确说出了“中国包含中国大陆和台湾”,并要求候选人具体说明如何对抗民进党的“台独”主张。   然而,除张亚中明确表示支持“终极统一”并提出恢复“国统纲领”外,罗智强被指“答非所问”、“刻意回避”,郑丽文则聚焦内部经济议题,未直接回应“统一”。   这种在核心路线上的模糊和回避,使得“诉苦”更像是一种缺乏底气的抱怨,而非寻求解决方案的担当。     国民党的困境,从来不是“缺候选人”,而是“缺真心干事的人”。   郝、罗二人用灾情当逃避辩论的借口,本质上是没底气面对党员的质疑;韩国瑜在灾区需要关注时跑去窜访,是没把民众的需求放在心上。   这些操作看似是“选情策略”,实则暴露了党内高层的短视和敷衍。而财务上的“诉苦”,若不能转化为清晰的筹资计划和改革方案,也只会加剧党的衰落。   连胜文的诉苦虽然心酸,但堂堂国民党副主席竟沦落到如此境地,也反衬出这个政党在管理和运营上的深层危机。     从两岸视角看,国民党候选人的这种“自以为是”和“不停诉苦”,可能进一步削弱其政治分量。   周锡玮在辩论提问中直言“中国包含中国大陆和台湾”,但候选人的回应除张亚中外多显模糊。   这种在核心议题上的回避,不仅令党内支持者失望,也可能影响大陆对其作为对话伙伴的评估。   一个连自身路线都梳理不清、且持续陷入内耗和诉苦的政党,其政治影响力和对话价值难免受到质疑。     国民党党主席选举本应是反思与重建的契机,却愈发显现出候选人的投机与短视。   周锡玮的批评之所以引发共鸣,是因为他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国民党要想摆脱困境,先得把“虚伪”的面具撕下来。   连一场辩论会都不敢面对,连灾区的真实需求都懒得关注,这样的人即便当选党主席,又能带领国民党走出多大的低谷? 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0 阅读:176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