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武汉女大学生吴明珠,放弃了城里的工作,趁父母不注意,连夜逃往新疆,父亲称要与她断绝关系,母亲气得生了3天病,谁知几年后女孩回家,父母两人却目瞪口呆, 吴明珠从小在一个书香门第长大,家庭环境让她接触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父亲总是教育她,做人要有担当,做事情要有长远的眼光,尤其是要有心为社会做贡献。 家中满是书籍,每当她面临抉择时,总会回想起父亲的教诲,这个家庭的影响深深植入了她内心,成了她决心投身农业事业的动力之一。 吴明珠深爱着大自然,特别是她所学的农业技术,在她的心中,瓜苗并不仅仅是农作物,更是她的朋友、她的责任和她的事业。 每一株瓜苗的成长都是她与大地对话的结果,她喜欢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工作,体验与土地的亲密接触,她认为土地上种植的每一颗瓜苗都承载着希望与未来。 可吴明珠的梦想远不止于此,她知道,要实现自己在农业上的理想,单单依靠知识和热情是不够的,她必须付出无数的努力和汗水。 为此,她不断研究新的育种方法,分析土壤和气候条件,制定适应当地环境的种植方案,每一次的失败与困惑,都会让她更加坚定,每次种子从土壤中破土而出。 吴明珠的心中都会涌动着无比的喜悦与成就感,她坚信,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当吴明珠第一次提到自己将去新疆工作时,家人的反应是可以想象的,她的父亲不同意,并威胁要与她断绝关系,母亲则因担心她的安危而病倒。 家人对她选择的道路充满了疑虑,认为她这样远离家乡,去那个陌生的地方是对自己未来的不负责任,可吴明珠并没有退缩,她明白,她选择的不是一条容易的路,而是需要决心和勇气的路。 她在父母面前默默发誓,无论未来如何,她都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新疆当时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环境艰苦,生活条件极其简陋。 对于吴明珠来说,这个陌生的地方没有丝毫的吸引力,甚至给她一种巨大的挑战,气候炎热,土地贫瘠,农作物种植条件差,可她没有退缩,带着理想和希望,她决定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到达新疆后,吴明珠不仅面对着当地陌生的气候,还要适应完全不同的生活条件,吐鲁番盆地的气温极高,地表温度常常超过70摄氏度。 吴明珠和她的同事们常常在烈日下工作,身为一个南方女孩,她不习惯新疆的羊肉,刚开始常常强忍着不适吃下食物,然后偷偷找借口呕吐。 简陋的住宿条件没有现代化的设施,床上硬邦邦的土炕常常让她夜不能寐,但她从未放弃过,依然每天早出晚归,带着自己的团队走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去改善这里的农业生产。 吴明珠明白只有脚踏实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她才能真正做出改变,她带着几名农技员,背着水壶和干馕,穿越戈壁滩,徒步走访当地的农田,收集各地的瓜果品种。 为了选育出更适应新疆土壤和气候的西瓜,她与团队一起走遍了300多个生产队,建立了新疆第一份瓜类资源档案,这些艰苦的日子不仅锤炼了她的意志,也让她真正与新疆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的丈夫杨其祐,在吴明珠去新疆之前就知道她的梦想,杨其祐是她的大学同学,深知她的志向和决心,尽管一开始他并不完全理解她的决定,但他默默支持她的选择。 等到杨其祐毕业后,他也追随她来到了新疆,成为了她在这片大地上的得力助手,两人共同奋斗,一起翻译农业书籍,跑遍了戈壁滩,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与尝试。 他的支持为吴明珠的事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尤其是在农技方面,两人始终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吴明珠的丈夫杨其祐长期在戈壁滩上工作,最终因胃癌去世。 尽管失去了最亲密的伙伴和支持者,吴明珠没有退缩,丈夫去世五天后,她便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继续着她未完成的事业,她知道,这是丈夫最大的期望,也是她自己一生的使命。 吴明珠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培育出的西瓜品种不仅适应了新疆的恶劣气候,也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1984年,她培育出了“早佳8424”西瓜,这个品种在江浙一带成为了主栽品种。 她的研究还使得新疆的甜瓜产量逐年提高,甚至实现了甜瓜一年三季种植的目标,培育的品种覆盖了新疆80%的商品瓜区。 今天,当人们在市场上品尝到甜美可口的西瓜和哈密瓜时,吴明珠的名字依然在农业界传颂,她用一生的时间与努力,改变了新疆的农业,也让中国的瓜类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伟大的成就背后都需要巨大的付出和坚持,吴明珠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真正的奉献不仅是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更是对理想的坚守,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主要信源:央广网《致敬新疆榜样丨吴明珠: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
1955年,武汉女大学生吴明珠,放弃了城里的工作,趁父母不注意,连夜逃往新疆,父
阳光少年小明
2025-10-13 11:43:27
0
阅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