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实锤了,央视宣布:马伟明院士研发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领先国外10年以上,真

小张的社会 2025-10-13 11:49:55

终于实锤了,央视宣布:马伟明院士研发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领先国外10年以上,真不愧是咱们的电磁显圣真君。   同样是电磁弹射航母,美国福特号曾 5 天内弹不了飞机,2000 多次试验里故障概率高达 1/181,而咱们福建舰已经实现连续 3000 多次无故障弹射。这悬殊差距的背后,藏着马伟明院士和他团队造出的宝贝 —— 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   很少有人知道,这领先世界十年的技术,是从一次憋屈的谈判开始的。早年我国舰艇发电机依赖进口,马伟明在和德国专家探讨设备 “固有振荡” 问题时,直接被对方一句 “我们的设备没有问题” 怼了回来。   这种振荡对潜艇是致命的,噪音会暴露位置,严重时还会让动力系统瘫痪,当时国内不少科研人员面对这一难题都犯了难,毕竟国外技术封锁严密,想找到参考资料比登天还难。   憋着股劲的马伟明,暗下决心一定要打破这种被动局面。他带着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靠着最基础的理论知识一点点推导。   整整 6 年时间,他们自主造出两台十二相发电机,不光解决了振荡难题,还直接把我国拉到了该领域的世界前列,让国外同行再也不敢小觑中国科研的实力。   更绝的是他敢走别人不敢走的路。当时欧美国家都在集中精力研发中压交流系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少行业内的默认认知就是 “交流是主流,直流太难实现”。   马伟明在深入研究后却提出,要跳过中压交流这一代技术,直接攻关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十年时间里,他们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可没人想过放弃。   终于,他们成功了,中国成了世界上首个搞定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的国家,这一步跨越,直接拉开了和其他国家的技术差距。   这套系统好在哪?简单说就是靠谱又灵活,应用场景还特别广。交流电并网的时候,得精准保证电压、频率、相位完全一致,哪怕只有一点点偏差,都可能引发整个电力系统的崩溃,这在需要稳定供电的舰艇上可是大隐患。   而直流电不一样,只需要控制好电压就行,应对电磁弹射这种瞬间消耗大量电能的场景时,稳得没话说。就拿电磁弹射来说,美国福特号用的是飞轮储能技术,那飞轮又大又重,光安装就得耗费不少空间,充一次电还得等半天,效率特别低。   咱们用的是超级电容储能,体积小、重量轻,储能密度还高,充放电速度快得很,而且安全性也有保障。   更关键的是,这项技术还催生出了 “无轴泵推” 这样的黑科技。以前潜艇的推进系统有长长的轴,运转时容易产生噪音,很容易被敌方的声呐探测到。   无轴泵推把电机和桨片整合在一起,没有了长轴的干扰,噪音大大降低,潜艇就能像幽灵一样悄悄藏在深海里,隐蔽性直接提升了一个档次。   除此之外,这套电力系统还能为舰艇上的雷达、武器系统等提供更稳定的电能支持,让整个舰艇的作战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马伟明搞科研是出了名的拼,他对自己的要求严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为了抢时间推进项目,他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算得特别精,连下电梯都要精确到两分钟以内,生怕浪费一点时间。   如今,马伟明还特别注重人才培养,他带出来的团队里已经涌现出上百个硕博人才,不少人都成了相关领域的骨干力量。   而且他们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超过 90%,不是放在实验室里当摆设,而是真正应用到了实际中,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海疆上,为国防事业实实在在地贡献力量。   从当年靠进口电机看人脸色,到如今技术领先世界十年,马伟明和团队的突破,藏着中国科研的韧劲和不服输的精神。那些年被西方卡过的脖子,没有让我们退缩,反倒成了咱们突破的支点。   从跟在别人后面模仿,到自主创新实现领跑,这种转变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默默的付出,也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最好证明。   现在,咱们不光在舰艇电力系统上走在了世界前列,还在电磁炮、新能源船舶等相关领域不断探索,未来还有更多的可能性等着我们去开拓。 看着福建舰上顺畅弹射的战机,再想想那些曾经的质疑声,谁能不为这样的国之重器和背后的科研人点赞?你觉得这项技术还会给咱们海军带来哪些惊喜?会不会在其他民用领域也发挥大作用?来评论区聊聊吧。

0 阅读:0
小张的社会

小张的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