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意识到事态严重了。在我们宣告对稀土技术进行管制之后,德媒感到事态非常的严重!10月9日,德国之声刊文表示,中国这一次稀土技术管制力度非常的大。而这其中两个方面,将会给美国等国家构成非常大的麻烦。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悄悄发布了一项新规,这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中角色的重大转变,这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简单地管控矿产出口,而是把目光从原材料扩展到整个技术和产业链的全局。 北京正在从全球最大的稀土“供应商”,升级为关键技术和标准的“规则制定者”,这次博弈的重点,不再是地里挖出来的矿石,而是附着在矿石上的加工技术、工艺和知识。 这项新规的设计相当精细,形成了一张无形的跨国监管网络,把中国的控制力延伸到全球产业链的各个关键环节。 先是“技术长臂管辖”,意思是说,不管你的工厂开在哪儿,只要使用了源自中国的稀土技术,产品出口都得先经过中国批准。 更厉害的是“价值穿透”条款,只要最终产品中含有来自中国的稀土技术或成分,价值超过0.1%,就必须申报,过去每年通过第三国转口的8.3万吨灰色贸易链条,基本被堵住了。 核心控制点其实在于知识产权,这次管制不仅盯着实物磁体,还包括整个生产线的维护、工艺参数、设计图纸等无形资产,哪怕你手里有矿石和设备,只要想用中国的技术去做加工、生产,几乎不可能绕过监管。 还有“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的双重审查机制,如果最终用途涉及军事,原则上就不允许出口,这样一来,责任链条被拉得非常严密,每一个环节都在监控之下,几乎没有漏洞可钻。 这套组合措施针对的,是几个关键产业最脆弱的环节,尤其是西方半导体和国防工业对中国技术依赖最重的地方。 拿半导体来说,荷兰阿斯麦的光刻机受影响最明显,光刻机里激光器用的稀土元素是铥,反射镜涂层需要镧,靶材里还有钆和铽,这些都绕不开中国供应。 一个价值不到300美元的稀土永磁体拿不到许可,就可能让整台价值上亿美元的设备延迟交付数周,这对英特尔、德州仪器等企业,尤其是在生产14纳米以下芯片时,影响非常大。 国防工业情况更严峻,美国国防部承认,武器系统中75%的关键部件依赖中国稀土,例如F-35战机的隐身涂层和发动机需要镝和铽,“爱国者”导弹的制导系统同样如此。 此前欧洲承包商伪造标签,把稀土走私到中东的事件,也暴露了这个领域存在很多灰色操作和暗流,说明在稀土供应和使用上,监管和控制一直是非常敏感和复杂的。 面对中国的战略布局,西方国家想通过“去风险”、建立替代供应链来减少依赖,但实际操作中发现很难做到。 所以,中国的稀土管制与其说是“卡脖子”,不如说是在“立规矩”,它推动建立一个全新的全球资源贸易秩序,一个承认并尊重技术主权的秩序。 那些习惯了廉价资源的老玩家们,现在必须学会在多极化的世界里,以平等姿态参与竞争。 信源:DW中文-德国之声
美国人说只要含有他技术的光刻机通通不能卖给中国,中国人说只要含有我技术和材料的稀
【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