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韩国男子,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了29篇帖子,说IU是中国间谍、杀人犯、私生活混乱。 他没想太多,觉得不过是发发牢骚,没人当真。 结果,法院判了他10个月有期徒刑,缓刑两年。 不是罚款,不是警告,是刑事判决。 韩国法院第一次把“造谣艺人是外国间谍”定性为“类间谍罪煽动”——不是骂人,是挑动仇恨。 他写这些的时候,IU正在拍戏、发新歌、上综艺。 没人知道这些文字在暗处发酵,直到广告商撤单、活动暂停、粉丝恐慌。 她没哭,没骂,也没开直播控诉。 她只是默默停了半年工作。 法院念他初犯,写了六页手写悔过书,也愿意接受社区劳动和心理辅导,才给了缓刑。 可缓刑不是免责卡。 如果两年内再发一条类似内容,立刻抓走。 更让人意外的是,IU的公司没止步于打官司。 他们和韩国顶尖科技院合作,上线了AI谣言监测系统,中、韩、英三语实时抓取,24小时内自动报警。 不是等谣言传疯了再回应,是还没扩散,就掐断。 Naver博客被罚了3亿韩元,相当于160万人民币。 理由很简单:你平台不管,就是帮凶。 韩国政府还跟中国网信办谈好了——以后涉及“间谍类谣言”的内容,两国能快速联动删除。 这不是政治表态,是实打实的技术通道,11月就要试运行。 中国外交部没多说什么,只说了一句:“我们愿意合作。 ” 可没人提一句“中国间谍”这五个字有多荒谬。 IU是韩国国民级歌手,唱的是《Good Day》,不是谍战片台词。 可有人就是愿意相信,一个唱歌的女孩,背后藏着国家机密。 这不是疯了,是太容易疯了。 当网络情绪只需要一个标签就能引爆,当“间谍”成了攻击异己的万能词,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IU。 她赢了官司,但这场仗,没人真正赢。 平台要改,法律要严,技术要跟上,可最该变的,是那些手指一敲、就敢往别人身上泼脏水的人心里,那点轻飘飘的恶意。 别等判了刑才后悔。 你随手转发的那条“爆料”,可能正在毁掉一个认真生活的人。
真相还远吗?你们发现没?10月11日这默契,藏着没说透的心思!带话题的帖子删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