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用血淋淋的教训告诉东方大国,一旦为了国家利益决定动用武力,那攻击目标就没有军民两用和民用目标的区别,所有的有助于战争的都是目标,除了军用目标外,所有机场、港口、码头、火车站、汽车站、桥梁、隧道、火车线路、高速公路、加油站、发电厂、变电站、输电线路、通信塔、电台、储油气站、飞机工厂、汽车工厂、造船厂等各类机械工厂,都要全部炸毁。 不少人觉得这是“不讲理”,但细看现代战争的套路才明白,这根本不是蛮干,而是戳中了现代战争的命门。 在系统对抗的时代,军民设施早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 就说乌克兰的能源系统吧,这可是最典型的例子。 冲突前乌克兰电力产能能到55吉瓦,在欧洲都算靠前的,可被针对性打击后,70%的热电站都毁了,产能直接跌到10吉瓦以下,能源部长都坦言连民生用电都不够。 你以为这只是让老百姓没电做饭?错了,现代兵工厂哪离得开电?晋东南根据地当年建的西白兔发电厂,一年发300万度电就供着十几家军工厂,每月能造几万发炮弹,现在的兵工厂自动化程度更高,没了电连生产线都开不起来。 乌克兰后来连修复变电站都要花上十天半个月,还凑不出保护设施的钱,175亿的防护预算只拨了10%,兵工厂自然只能停工歇业,前线弹药跟不上,仗还怎么打?这就是打能源设施的门道,看似打民用,实则端掉了军工的饭碗。 再说交通设施,桥梁隧道看着是过汽车火车的,可在战时就是运兵运弹的生命线。 当年淮海战役,军工十厂的炮弹能及时送往前线,全靠铁路和公路的支撑,现在更是如此。 一支装甲部队一天要消耗几十吨燃料,要是炸了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毁了铁路上的桥梁,坦克就是一堆铁疙瘩。 俄罗斯打击乌克兰的交通枢纽后,乌军后勤补给时间直接翻倍,前线士兵连保暖物资都凑不齐,更别提组织有效进攻了。 而且现在的交通网都是互联互通的,炸掉一个关键隧道,可能整个区域的运输都得瘫痪,比直接打部队性价比高多了。 更别说那些机械工厂了,现在早就没有绝对的“民用”工厂。 焦作煤矿的设备当年能改造成兵工厂,每月造六万发炮弹,现在的汽车厂换个模具就能造装甲车,造船厂能改产登陆艇,飞机工厂的零部件生产线稍作调整就能供军用。 这些工厂平时造家用车、洗衣机,看着和战争没关系,可一旦开战就是潜在的军工基地。 要是留着这些工厂,对方转眼就能造出武器反扑,所以必须提前动手。 就像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率从当年海湾战争的10%涨到现在的90%,JDAM炸弹能精准到几米,想炸工厂的生产线就炸生产线,不会像以前那样瞎炸,既能瘫痪产能又不会浪费弹药,这哪是蛮干,分明是精准点穴。 海湾战争早就把这套路演明白了,美军当年先炸伊拉克的通讯塔、变电站,短短几天就瘫痪了对方的指挥和补给系统。 伊拉克的坦克虽然多,但没了通讯指令、没了燃料供应,只能在沙漠里当活靶子。 那时大家就该明白,现代战争拼的是体系,而体系的软肋全在那些军民两用的设施上。 你以为少将指挥的部队厉害?可要是没了发电厂供电、没了桥梁运物资,再精锐的部队也得饿肚子。 俄罗斯不过是把这套路再用一遍,却有人喊“不讲理”,实在是没见过真正的现代战争。 通讯设施更是重中之重,现在打仗全靠雷达、电台和卫星,可通信塔、电台这些设施大多是军民共用的。 炸了通讯塔,前线和指挥部联系不上,导弹都不知道往哪打;毁了电台,士兵连基本的战术指令都接收不到。 乌克兰后来连防空系统都没法有效运转,很大程度就是通讯被干扰、设施被摧毁,对方的飞机来了都不知道,只能被动挨打。 这些设施看着不起眼,却是战争的“神经”,神经断了,再强壮的四肢也动不了。 所以说,不是非要打民用目标,而是现代战争里根本没有纯粹的民用目标。 那些加油站里的油,可能明天就进了坦克油箱;那些发电厂的电,可能正在给导弹充电;那些汽车厂的流水线,可能下周就开始造军车。 俄罗斯的操作不过是撕开了“军民分离”的假象,让大家看清系统对抗的本质。 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让打击越来越精准,不用像以前那样大范围轰炸,既能达到效果又能控制影响,这是战术进步,不是蛮不讲理。
日媒道出了真相!日本表示,对于中国的反制,美国明显出现了误判!10月11日,日经
【166评论】【17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