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49年,卫立煌为保85岁家母求助朱德,朱德深感棘手,转而请教毛主席。毛泽东看罢思索后,决定将卫列入“战犯名单”头条,人们后来才悟到其中深意:这是对卫存续之恩。 辽沈战役中,卫立煌作为东北 “剿总” 司令,采取 “消极等待,按兵不动” 的策略,拒绝执行蒋介石让其解锦州之围的命令,最终导致廖耀湘兵团被歼灭。 辽沈战役失败后,蒋介石将战败的责任归咎于卫立煌,把他软禁在南京,还怀疑他暗中与共产党有往来,在当时的情况下,任何与共产党有关联的行为都可能带来杀身之祸。 卫立煌被软禁期间,最放心不下的是远在合肥老家的 85 岁老母亲,无奈之下,他通过老下属经秘密渠道给朱德送去一封信,希望他能安顿好自己的母亲。 朱德收到信后,因卫立煌身份特殊,不敢擅自做主,便将信呈给了毛主席,毛主席深思熟虑后,决定将卫立煌列入战犯名单。 不久,《人民日报》刊登了《第一批战犯名单》,卫立煌的名字赫然在列,这一举措成功打消了蒋介石对卫立煌的疑虑,不到一个月,蒋介石便同意卫立煌 “去香港养病”,解除了对他的软禁。 当然,毛主席这招这只是表面文章,在公布名单的同时,一封加密电报也悄悄发往了安徽,电报的内容很简单:务必保护好卫立煌家人的安全,一根头发都不能少。 这种信任可不是凭空来的,早在1938年,卫立煌就去过延安,后来还悄悄援助过八路军上百万发子弹和二十多万枚手榴弹,这份旧情成了十年后这份信任契约的基础。 当合肥解放、母亲安然无恙的消息传到香港时,卫立煌心里五味杂陈,他感激,也震惊,慢慢才咂摸出这波操作的厉害之处,而这份恩情,也彻底改变了他后半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身在香港的卫立煌不顾特务的眼线,硬是发了封贺电过去,他的心已经有了方向。 又过了几年,在周恩来的多次邀请下,1955年,卫立煌带着家人回到了大陆,成了第一个回归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朱德、周恩来亲自到车站迎接他,后来还给了他很高的职位。 卫立煌自己也说,共产党当年保全他母亲的这份人情,是他决定回来的关键,这无关主义,只关乎人性,毛泽东后来评价他,说他是“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看重的也正是这一点。 参考资料: 金冲及主编:《毛主席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微风]1949年,卫立煌为保85岁家母求助朱德,朱德深感棘手,转而请教毛主席。
千浅挽星星
2025-10-13 15:42:2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