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战略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继续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俄罗斯可能要“重新考虑方向”,这不就是变相在说“中国不够意思”吗? 毕竟打了三年多仗,俄罗斯的日子确实过得捉襟见肘,这点从经济数据上就能看得明明白白。2025 年一季度 GDP 增长仅 1.4%,IMF 更把全年预测下调到 0.9%,要知道 2021 年冲突前其 GDP 还能达到 1.829 万亿美元,如今这增速连前些年的零头都不到。 上半年通胀一度冲破 10% 的关口,物价飞涨让民众钱包缩水,俄罗斯央行只能咬牙维持高利率,从 2024 年的 21% 慢慢降到 17%,但全年均值仍在 18.8% 到 19.6% 之间,企业借钱成本高得离谱,自然不敢轻易投资。 这种经济压力可不是空谈,俄罗斯最大的移动运营商 MTS 就是活生生的例子。2025 年第二季度,这家公司净利润同比暴跌 61.1%,只剩 28 亿卢布,财务成本却猛增 76.4%,光利息支出就压得喘不过气。 为了活下去,MTS 不仅发行债券 refinance 债务,还在 2024 年底裁员 2%,放弃了早就看好的并购项目,连资本支出都砍了 9.8%,投资活跃度低得可怜。 更惨的是煤炭行业,2023 年还赚着 3000 亿卢布,2024 年就亏了 1600 亿,2025 年亏损预计要突破 2500 亿卢布,已有 29 家企业破产,近半数产能面临中断风险,说到底还是 1.2 万亿卢布的债务压顶,平均 30% 的贷款利率把企业逼到了绝境。 经济难,前线更难。俄国防部内部报告显示,前线炮弹补给周期从 3 天拖到了 2 周,引以为傲的 “匕首” 高超音速导弹库存只剩不到 50 枚。 乌克兰无人机天天炸炼油厂,让俄罗斯石油出口锐减 30%,欧盟第 17 轮制裁又掐断了微芯片进口,导弹生产线差点停摆。 这种时候,俄罗斯自然盼着中国能搭把手,甚至递去了包括战斗机发动机、无人机生产线在内的军事合作清单,可中国始终保持中立,这就难怪专家要急眼了。 但话说回来,俄罗斯能找到比中国更靠谱的伙伴吗?印度是买了不少俄罗斯石油,可砍价比谁都狠,还非要用卢比结算;土耳其倒买倒卖赚得盆满钵满,根本不算真正的支撑;朝鲜送来 40% 的炮弹,可体量太小杯水车薪。 反观中国,2400 亿美元的年贸易额摆在那,人民币在俄外贸结算占比都冲到 42% 了,俄央行外汇储备里人民币占比也升到 15%,比美元的 7% 高出一倍多。普京自己都改口说不是要 “去美元化”,只是被切断支付渠道才换货币,这背后的依赖不言而喻。 西方制裁早就织成了天罗地网,58 个 “不友好国家” 名单涵盖了主要西方国家,金融、能源、科技全被卡脖子。 俄罗斯虽然搞了 “天然气卢布结算”,还接管了 47 家西方企业资产,但能源税收占联邦预算 37%,煤炭行业贡献却降了 8 个百分点,经济结构根本撑不住长期消耗。 中国要是真打破中立,美国的 “二级制裁” 马上就会砸过来,数万亿美元的国际贸易和无数饭碗可不能开玩笑。 所以俄专家那句 “重新考虑方向” 更像气话,毕竟放眼全球,只有中国有胃口吞下海量能源,有全产业链提供工业品。这种 “经济上靠中国输血,军事上盼中国递刀” 的心态,本质是困境下的焦虑。 中国保持中立不是不够意思,而是清楚一旦下场只会引火烧身,反而断了俄罗斯最后的经济通路。那些酸溜溜的抱怨,说到底是打了三年仗后,既拉不下脸求帮忙,又离不开中国支持的无奈罢了。 信息来源如下图:
俄罗斯战略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继续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俄罗斯可能要“
真实安德烈
2025-10-13 17:16:13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