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蒙古国那边确实不好过,各种消息看下来,一个字:难。   难在哪?156万平方

财先生观天下 2025-10-13 17:55:22

最近蒙古国那边确实不好过,各种消息看下来,一个字:难。   难在哪?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比法国、德国、西班牙加起来还大,地下埋着数不清的铜矿、煤矿、稀土,按理说守着这金山银山,日子不该差。可问题是,这些宝贝疙瘩运不出去。   首先是老天爷不赏“出路”,作为全球第二大内陆国,蒙古国被中俄包在中间,连一寸海岸线都没有,所有资源出口都得借道邻国。   最要命的是,这路本身还不好走。蒙古国的铁路是当年苏联老大哥帮忙修的,用的是宽轨。而咱们的铁路是国际标准轨。这一宽一窄,麻烦就来了。   火车拉着成吨的煤炭和铜矿,咣当咣当开到边境,得停下来,像蚂蚁搬家一样,把货物一箱一箱卸下来,再搬到咱们的窄轨火车上。   这一卸一装,时间成本、金钱成本哗哗地往上飙,本来能赚大钱的宝贝,经这么一折腾,利润就薄了不少。   既然宽轨窄轨不兼容,那自己修一条标准轨铁路直接连到中国的港口不行吗?这事儿他们想过,也干过,但过程那叫一个一波三折。   一方面,修铁路需要天量的钱,自己掏不起,得找人投资。找谁呢?最后还是得找南边的邻居。   可这样一来,又触动了蒙古国心里那根最敏感的弦。历史上被邻居“支配”的恐惧,让他们对深度合作总是又爱又怕。生怕经济上被“绑架”,最后连主权都跟着受影响。   所以,他们脑子里就有了“第三邻国”的念头,拼命跟美国、日本、欧洲这些国家搞好关系,希望这些远方的“朋友”能帮自己制衡一下身边的两位大佬。   但这思路说白了,有点画饼充饥,远水解不了近渴啊。那些“第三邻国”可以给你贷款,可以派几个专家来指导,但他们能给你变出一条通向太平洋的铁路吗?   显然不能。你的货物最终还是得从中国或俄罗斯的港口出海。这种地缘上的“宿命”,不是靠外交辞令就能改变的。   外部的路没理顺,内部又开始“内耗”。蒙古国的政坛,那叫一个热闹。今天这个党上台,明天那个党上台,跟走马灯似的。   换一届政府,往往就意味着前政府签的合同、定下的项目,得推倒重来,白白浪费了无数宝贵的时间和机遇。这种政治上的不稳定,让很多想投资的外商望而却步,生怕投进去的钱打了水漂。   外部卡脖子、内部不稳定,让蒙古国只能把宝全押在“卖原矿”上。现在蒙古国的GDP里,矿业占了25%,出口的80%以上都是没经过任何加工的原矿,相当于把最值钱的利润空间拱手让人。   反观隔壁的内蒙古,同样有稀土煤炭,却搞起了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2024年GDP比蒙古国高17倍,差距早就不是一点点。   所以,蒙古不是不努力,也不是没家底,它的“难”是刻在骨子里的结构性难题。牌桌上坐着的,都是自己惹不起的玩家。   它需要的是超凡的政治智慧、长远的战略眼光,以及一点点的运气,才能在两个巨人之间,真正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0 阅读:58
财先生观天下

财先生观天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