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2年秋,蜀汉大将军姜维兴兵讨伐曹魏,车骑将军廖化对此次出征并不看好,他对同僚这样说道:姜维才智有限,带兵打仗的能力并不比曹魏的将领强多少,并且蜀汉国贫民弱,无法延续满足战争的需要,如果他强行用兵,必定会自食恶果,后续,果然如廖化所言,姜维强行进兵,被曹魏大将邓艾所败,败退于沓中。 廖化襄阳中卢出身,家底殷实,早年就憋着一股劲儿想干大事。汉末群雄逐鹿,他听说关羽威名远播,立马打包行李投了过去,当上主簿,管文书军务,跟着关羽在荆州混得风生水起。关羽那阵势,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廖化天天埋头苦干,帮着记账管粮,算是小有建树。可好景不长,建安二十四年,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全军覆没。城里蜀汉官员为保小命,大多向吴军低头,廖化也没辙,暂时归附孙权那边。 机会总算来了,他使了个诈死计,骗过吴将,背着老母亲就往西跑。母子俩风里来雨里去,翻山越岭,足足两年才到秭归,正赶上刘备亲征东吴。廖化一见面就把遭遇全抖落出来,刘备听完,拍板封他宜都太守,算是认可了这份忠心。夷陵大战,刘备火烧连营,反被吴军反咬一口,大败亏输,廖化在那头督粮运草,亲眼见蜀军从巅峰滑坡,国力开始透支。 刘备白帝城驾崩后,诸葛亮接棒,廖化运气爆棚,被拉进丞相府当参军,参与机密。诸葛亮看重他这股直性子,屡次派他出马。青龙元年,他领兵打雍州,抓住魏军郭淮手下王赟和游奕分散的空子,分头收拾,斩获不少辎重,算是小胜一局。嘉平元年,凉州羌胡来投,姜维带队西迎,廖化留守山涧筑城,盯紧魏军动静,没让对方钻空子,顺利把人马接进蜀境。 到景耀二年,刘禅论功,廖化升右车骑将军,加并州刺史,从此在蜀汉军政圈子里站稳脚跟,掌边防要务。可蜀汉这摊子事儿,越混越糟,诸葛亮北伐耗了老本,费祎蒋琬接班后稳一稳,姜维上台就变本加厉,九次十次出兵,国库空了,百姓累了,将领折了。 景耀五年秋,姜维第十一次北伐,率军出狄道,奔侯和,直戳魏国雍凉防线。廖化作为老将,随军押阵,可他从头到尾就不看好。蜀军推进时,魏将邓艾早有准备,这邓艾是魏国悍将,经验老道,摸清蜀军虚实,设下埋伏。侯和一战,蜀军中计,姜维指挥失当,被邓艾打得七零八落,只得退守沓中屯田。沓中这地方,地处边陲,山高谷深,蜀军退那儿,等于断了后路,勉强自保。 廖化早先就点破,姜维智谋不出钟会,兵力敌不过邓艾,蜀国穷弱,经不起这么折腾,结果一语成谶。姜维这北伐,不光损兵折将,还暴露蜀汉底牌,魏国司马昭看准机会,次年调大军三路南下。 魏灭蜀之战来得快,景耀六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大军。钟会攻剑阁,邓艾抄阴平小道,诸葛绪佯攻沮县。姜维和廖化据守剑阁,勉强挡住钟会,可邓艾神兵天降,翻山越岭,直扑绵竹。诸葛瞻迎战,绵竹一败涂地,邓艾兵临成都。刘禅这皇帝,平时宠宦官黄皓,朝政乱套,关键时刻腿软,开城投降。诏书传到剑阁,姜维廖化没法,只能下山归降钟会。 蜀汉亡了,二十八年基业,说没就没。 廖化一生,跟着蜀汉起起落落,早年荆州失守,诈死归汉,中年目睹国衰,想抗争却力不从心。降魏后,他和宗预被押东迁洛阳,路上病倒,没到地方就咽气,年近七十。 姜维呢,降后想拉钟会反,事败被杀。蜀汉灭亡,根子在北伐耗尽国力,姜维虽有雄心,策略失当,加速了崩盘。廖化这老将,忠心可嘉,可惜生不逢时,蜀汉这摊子,注定难翻身。 蜀汉要是早点休养生息,没准儿多撑几年,可惜啊,英雄多壮志难酬。
226年,魏文帝曹丕重病垂危,临死前他声嘶力竭喊道:“我要见母亲,我要见母亲。”
【2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