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据澳大利亚《时代报》消息:澳大利亚宣布要和美国搞关键矿产协议,给稀

真实安德烈 2025-10-13 19:16:14

10月12日,据澳大利亚《时代报》消息:澳大利亚宣布要和美国搞关键矿产协议,给稀土设最低价,投12亿澳元建战略储备。我看了直摇头,这不就是美国当年对付中国稀土的翻版吗?中国靠几十年技术积累,把稀土产业链做到全球最完整最高效,现在美国又拉澳大利亚搞友岸外包,但澳大利亚的稀土项目成本比中国高一倍多,技术也落后,这哪是替代中国,分明是给自己找麻烦。而且澳大利亚自己开发的稀土项目,很多设备和工艺都得靠中国。 老路子未必能解决新问题。美国和澳大利亚想用最低价格、战略储备这套政府补贴的方式,硬生生造出一条稀土供应链,却选择性忽视了中国几十年积累的技术与成本优势。 但中国靠几十年技术积累攒下的家底,哪是说替代就能替代的。全球 92.3% 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都攥在中国手里,从矿石破碎、高温酸浸到数百级连续萃取,全产业链的高效运转是练了二十年的硬功夫。 北方稀土一家的冶炼分离产能就占全国 66.9%,赣州的工厂能把 17 种稀土全提纯到 99.999%,这种精度可不是随便砸钱就能练出来的。 澳大利亚的稀土项目压根没跳出依赖中国的圈子。巨头莱纳斯公司号称突破了分离技术,可生产成本每公斤要 10 到 15 美元,是中国企业 4 到 7 美元的两倍还多,而且得把矿石运到马来西亚加工再转美国精炼,光周期就长达 3 个月。 更讽刺的是,它的分离设备得从中国买,连调整萃取剂比例、控制废液 pH 值这些关键工艺,以前都得靠中国远程指导,现在这通道被掐断,只能自己瞎摸索。 澳大利亚西北部那座复产的老矿更惨,因为中国设备断供,预算直接飙到原计划的 3.2 倍,当地媒体都调侃这是 “给中国的躬身致敬”。 美澳想靠政府补贴造供应链,纯属没看清行业门道,中国稀土分离成本仅为海外企业的三分之一,就拿钕铁硼永磁体用的镝来说,国内提取成本每公斤不足 230 美元,澳大利亚试验线跑出来的数字却高达 600 多美元。 技术差距直接影响实用效果,美国拉着澳大利亚在得州建的分离厂,产的镝铁合金纯度只有 99.9%,比中国产品差了两个数量级,导致雷神公司的爱国者导弹雷达精度直接下降 15%。 要是真没了中国重稀土,美国军工更得傻眼,F-35 战斗机每架要消耗 408 公斤稀土,导弹导引头里的磁材差 0.05% 纯度,高温下磁性衰减速度就快三倍,所谓的精准打击只能成空谈。 澳大利亚那 12 亿澳元的战略储备,在全球产业链格局面前显得格外滑稽,因为中国 2024 年稀土产量就有 27 万吨,占全球 69.2%,稀土永磁产量更是占全球 91.62%,相当于在产业链上游修了座无法逾越的大山。 美澳这套行政干预市场的玩法,早被资本市场看穿,莱纳斯股价虽因限价风声涨过 5%,但终究是靠补贴撑起来的纸糊竞争力。 全球 85% 的稀土开采装备由中国供货,替代供应链最乐观也得等三年,而中国已经在氟盐体系分离这些新技术上排产了,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这场稀土博弈里,美澳联手摆脱依赖的口号喊得响亮,实则暴露了西方供应链的深层脆弱。美国自己的稀土战略储备只剩 500 吨,按造 F-35 的速度四个月就耗光,澳大利亚的储备计划连塞牙缝都不够。 他们选择性忽视中国几十年的工艺积累,以为靠限价、补贴就能凭空造链,殊不知稀土提炼就像老火汤,火候差一分钟都是白搭。 中国工厂墙上积着二十年油渍的操作流程,美国工程师连矿浆酸碱度都控制不稳,这种工业体系的代差,可不是 12 亿澳元能抹平的。 所谓的 “友岸外包”,到头来不过是把中国造的半成品换个地方贴标签,供应链的命门终究还攥在别人手里。

0 阅读:3
真实安德烈

真实安德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