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段时间,为什么很少再打台湾牌了? 过去几年,美国总爱在台湾问题搞小动作,军售、议员访台等这类行动搞得台海不得安宁。可从2024年底到2025年上半年,尤其是特朗普二度上台后,这种势头明显降温。 原因首先是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策略,美国国内经济压力大,通胀高企,失业率波动,边境移民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美国没精力去东亚搅局。 国会辩论焦点也转到本土议题,反华议员的提案数量锐减,军售审批拖延。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对台军售额比前一年同期降了近30%,军工企业订单减少,股价也受影响。 中国大陆的回应越来越硬气,也让美国投鼠忌器。从2024年多次军演,到2025年“联合利剑-2025A”演习,规模更大,内容更实战化,覆盖封锁、反舰等多领域。 美军观察到这些变化,太平洋舰队报告显示,干预成本飙升。经济上,中国对美企制裁精准,2025年又新增几家涉及军售的公司名单,直接影响供应链。 像洛克希德·马丁这样的巨头,出口受限,董事会不得不重新评估风险。盟友日本和澳大利亚嘴上支持,实际行动谨慎,2025年印太峰会他们强调对话而非对抗。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原则重塑了对台策略。他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审视海外承诺,强调盟友多出钱出力。2025年预算案中,国防开支虽增,但对台援助占比降了。 特朗普团队认为,台湾的半导体很重要,但美国已推动了本土建厂,台积电在美国投资超400亿美元,产能转移加速。这让岛内不满声音增大,媒体报道称美国在“掏空台湾”。 同时,全球地缘风险上升,中东和乌克兰吃掉美方资源,台海成了次要战场。民调显示,美国民众对介入台海支持率降到40%以下,大家更关心汽油价格和医疗账单。 岛内政局变化也影响美国算盘。2024年台湾选举后,新当局亲美但经济疲软,民众抗议频发,对美依赖质疑声高。 美方情报显示,台湾军力提升有限,士气问题突出,采购美武器的热情减退。2025年几次联合军演,美台协调不顺,暴露差距。 这让美国意识到,过度炒作可能适得其反,推高紧张却没实际收益。国际环境变了,欧盟和东盟更倾向中立,不愿选边站队。 军事实力的对比是关键。中国海军舰艇数量超美,导弹技术进步快,2025年东风系列升级版测试成功,美军评估称航母群生存率降低。智库兰德公司报告警告,台海冲突美国的胜算不足50%。 这逼得美国低调,转向外交施压而非硬性对抗。2025年中美高层通话增多,讨论贸易而非军事。 美国国内政治分裂加剧影响。共和党和民主党在对华政策上分歧大,特朗普批评拜登时期过度干预,2025年国会听证会焦点转到TikTok禁令而非台湾。 反战团体游说活跃,资金流向本土议题。军工游说集团虽活跃,但面对预算紧缩,也开始多元化业务,不再押注台海订单。公众舆论转向,CNN民调显示,60%美国人反对为台湾出兵。 全球格局变化推波助澜。2025年俄罗斯乌克兰冲突胶着,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疲软,转而关注中东伊朗问题。 资源分散,让台海优先级下降。联合国安理会讨论中,中国影响力增大,美国提案难获支持。经济上,人民币国际化加速,2025年跨境结算占比升到15%,削弱美元霸权。 美国可能继续低调。2025年下半年,特朗普或推动中美贸易新协议,台湾作为筹码但不主导。
美国这段时间,为什么很少再打台湾牌了? 过去几年,美国总爱在台湾问题搞小动作,
雨中山果落
2025-10-13 20:32: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