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国民党督察专员韦孝儒,遭活埋。蒋介石震怒,下令蒋鼎文彻查。谁料凶手竟是军统戴笠的心腹赵理君。 1942 年冬末,洛阳南郊有口枯井,上面盖着新土。军警开挖后,露出六具被绳子捆着的尸体,其中就有失踪的韦孝儒。 消息传到重庆,蒋介石拍桌而起,亲笔给蒋鼎文发电令:“限十日破案,严惩凶手!” 这起血案,最终指向戴笠 “四大杀手” 之一的赵理君。 韦孝儒的死能惊动高层,并非偶然。他是河南人,早年加入同盟会,有 “硬骨头” 的名声。 他曾任三县县长,为官清廉,得民心。抗战爆发后,他散尽家财,组建抗日队伍。一年里,队伍与日军打了三十多仗,收复三座县城。他是程潜举荐的得力部下。 更关键的是,他与陈家兄弟交好。一同遇害的复旦中学教导主任南西光,其兄是中统骨干。两层背景,让这案子透着派系争斗的味道。 蒋鼎文接到命令后,清楚案情不简单。这位 “五虎将” 知道,河南敢动专员的势力不多,最嚣张的是戴笠的军统。为避免军统、中统冲突,他让岳烛远牵头查案。 岳烛远是黄埔六期生,任军统河南站站长,还兼第一战区长官部调统室主任。他与戴笠是同期同学,在地方的根基很深。 蒋鼎文叮嘱岳烛远:“查案要快,没拿到实据前,别让重庆察觉动静。” 岳烛远起初查案遇到阻碍。韦孝儒带三人住进复旦中学,只带了简单行李。事发当晚,没有目击者。宿舍里只有散落的文件,没有打斗痕迹。 洛阳警察局长在案情会上直言:“凶手行动利落,不像劫财,更像灭口。” 这话让列席的华北督导团副团长赵理君冒冷汗。他摸了摸袖口,没注意到岳烛远投来的审视目光。 一个月后,案情出现转机。洛阳航空站的巡逻兵在南郊废弃机场附近,发现枯井被新土填平,井边还有麻绳。 站长张明顺立刻上报。岳烛远带着洛阳专员李杏村赶到现场,看到韦孝儒的遗体,李杏村红着眼说:“不杀凶手,难平民愤!” 尸体找到后,调查方向明确了。岳烛远调取韦孝儒的公务记录,很快查到半个月前的鸦片走私案。 1942 年冬天,韦孝儒的保安队在豫东拦下一支毛驴商队,搜出数百斤鸦片。带队的是赵理君手下的曹银屏。 卷宗里有个关键细节:韦孝儒审问特务时,收到赵理君的字条。字条上写着 “速放人手,日后重谢”,被韦孝儒用红笔划掉,还批注 “毒瘤不除,民无宁日”。 岳烛远派人监视赵理君,从督导团一个勤务兵口中找到突破口。这小兵醉酒后炫耀:“曹大队长把姓韦的推下井,河南没人敢惹赵主任!” 顺着这条线索,岳烛远连夜抓捕三名涉案特务。经酷刑审讯,几人招供:赵理君因鸦片被查、手下被枪毙,记恨韦孝儒。 得知韦孝儒要去洛阳开会,便让曹银屏带十六名特务假扮警察,以查户口为由,绑走六人并活埋。 赵理君得知消息后,准备逃往重庆。他带着曹银屏,投奔四川老乡、36 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 岳烛远拿着蒋鼎文的手令赶到李家钰驻地。李家钰看到 “委员长亲令”,不敢袒护,只能交出人犯。 赵理君被押回洛阳后,依旧嚣张。审讯时,他拍着桌子喊:“我是戴局长的人,蒋鼎文没资格判我死刑!” 他还让情人给蒋介石发了一封明码电报,列出自己暗杀杨杏佛、史量才等人的 “功绩”,想靠这个邀功保命。 这封电报成了催命符。蒋介石看到后震怒,这些暗杀本就见不得光,赵理君公开说出来,等于自曝短处。 戴笠想保赵理君,却不敢违逆蒋介石。蒋鼎文早已把卷宗、特务供词上报,里面强调 “军统目无法纪,已引发地方恐慌”。 最终,重庆回电:“就地正法。” 1943 年春天,复旦中学的操场上挤满群众。双手沾血的赵理君,被宪兵架着胳膊,双腿瘫软,没了 “追命太岁” 的凶样。 李杏村亲自监刑。看到刽子手举枪,他想起韦孝儒生前说的 “守土有责,除奸务尽”,慢慢闭上了眼。 枪声响起,围观人群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这欢呼,是为韦孝儒等人昭雪,也是对特务横行时代的控诉。 赵理君原本是小学教员,曾加入共产党,1931 年叛变,投靠军统。他靠出卖同志升职,杀人毫无顾忌,因此成了戴笠的亲信。 1941 年,戴笠派他到河南任华北战地督导团副主任。表面是监视阎锡山,实际是让他扩大军统势力。赵理君在河南趁机敲诈勒索、杀人抢货,甚至用枪支跟土匪换鸦片。 韦孝儒查抄他的鸦片后,不仅销毁毒品,还枪毙了涉案特务。也正因如此,韦孝儒招来了杀身之祸。这起血案,也成了军统、中统矛盾激化的缩影。
1942年,国民党督察专员韦孝儒,遭活埋。蒋介石震怒,下令蒋鼎文彻查。谁料凶手竟
靖江的过去
2025-10-13 21:44:25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