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管赵少康叫“政治金童”的人真是高人! 我算明白了,这么叫,就是说赵少康太嫩,就像小品台词:大人谁能干出这事啊!还让一帮人以为是夸赵少康呢。 以前以为“政治金童”是个好词,最近查了一下这个词的来历,原来最早是在1981年赵少康步入政坛的时候,获得了这么个“美誉”,可这真是美誉吗? 赵少康1950年出生,到1981年,已经三十多岁,管一个已过而立之年的人叫什么什么“童”,不管那个什么什么是什么,这都不像是纯粹的好词。你想想,这是不是特别像春晚小品《捐助》里,老白头(王小利饰)跟记者(小沈阳饰)的对话: 记者:“大爷,您觉得您亲(qìng)家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老白头:“他吧,就好比三毛、哪吒、金刚葫芦娃……” 记者:“为什么都是小孩呢?” 老白头:“大人……大人谁能干出这事儿来啊!” 这回你琢磨琢磨,对三十多岁的赵少康用这个“金童”,你说是纯粹的夸赵少康吗? 从赵少康这一路走来的各个阶段来看,他也确实幼稚如童,折腾一辈子,他折腾出什么大的政治变革来了吗?他连掌握实权的时候都少。 不了解他个阶段经历的,就看他这一次给郝龙斌助选时的怨妇式表现,自己不行怪空气不清新的这个玩不起的样子,你说他可不就是个“童”嘛。 对了,赵少康每次失败之后都不找自己的原因,而是向外抱怨,这次支持郝龙斌失利后如此,上次支持侯友谊失利后也是如此。 其实,最早的一次,要追溯到1994年了,那一年他竞选台北市长,最终没玩过李登辉那伙人,陈水扁最终获胜,赵少康当时也是一顿抱怨,怪台湾的“选举环境”差,说在台湾“外省人没出路”——这也就是当年不是网络社会,两岸交流不频繁,不然,指不定也会抱怨到大陆这边呢。抱怨完之后,一方面是赌气,一方面是对自己造成的国党分裂以致失利不想负责,他干脆脚底板抹油……溜之大吉,宣布告别政坛!此后就去做了媒体节目。 你看,就这么个既不敢面对失败也不愿承担责任的人,这能算纯爷们吗?这不就是小孩子吗,不就是“童”吗? 所以说,当年最先管他叫“政治金童”的人是真高啊,明着把他捧了,其实是在说他干不了大人干的事儿,这就是一个“雏儿”。 这就像李敖说马英九长得好看,该去当演员当明星,是夸马英九吗?不是。李敖是说马英九干不了政治的事儿,你看,最终证明李敖说得没错。 赵少康如今老了,还是没长进,还是小孩子脾气,成了个“老雏儿”。“政治金童”,如今就等于“政治捞金老雏儿”。
最先管赵少康叫“政治金童”的人真是高人! 我算明白了,这么叫,就是说赵少康太嫩,
民工酒馆
2025-10-14 01:18:53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