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罗洗河在棋盘上轻轻放下一子,没喊口号,也没想改变世界。 他只是算清了——继续打劫,必输;弃子屠龙,还有活路。 没人想到,这一手,成了围棋的分水岭。 2025年,韩国棋院的考生要对着AI,手绘当年那盘棋的每一步变化,错一点就扣分。 中国围甲的棋手,可以在30秒内调用一次AI胜率,怕的不是算错,是算不清。 韩国的年轻棋手每天早上8点被叫醒,不是练基本功,是做“踹门题”——1200道复杂对杀,错一题,晚上加练。 申真谞和朴廷桓亲自讲评,要求他们背下50步后的变化,误差不能超过1%。 罗洗河自己说,那手棋不是神来之笔,只是算出了劫材差两枚。 AI后来验证,那一手胜率跳了21%,比他当时感觉的还要高。 他现在在写一本教材,把当年的草稿全公开。 他说,这不是传奇,是数学。 韩国人把“厚势”从一种风格,变成了必须算得清的底气。 日本棋手在后面越拉越远。 中国棋手开始习惯用AI校准直觉。 那盘棋,没有硝烟,却让整个职业围棋重新定义了什么叫“强”。 不是谁更冷静,谁更沉稳,而是谁,能算得更深。 19年过去,那一步棋的回响,不在棋谱里,在每个年轻棋手凌晨三点的屏幕光里,在他们反复推演、不敢松懈的每一秒里。 你赢的不是对手,是你自己算不清的恐惧。
一直以为党毅飞的棋都是下到拼官子阶段,今天终于看到全盘追杀小申的大龙。这盘棋
【9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