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在苏梅重新占领了瓦拉奇涅,这表明俄乌两军虽然都将大量兵力从苏梅抽调到了红军城方向,但乌军抽调兵力比俄军更多,导致乌军反攻能力严重下降,现在连守住战线、保持对峙状态都没有能力了。 早在两个月前,红军城方向的激战就开始牵动双方神经。乌军高层当时判断红军城是扭转战局的关键,咬牙从苏梅前线抽走了三个机械化旅和两个炮兵营,连原本负责瓦拉奇涅防线的第14机械化旅都被调走大半。 俄军这边也没闲着,同样从苏梅抽调了部分精锐,但力度远没乌军那么狠,还特意留下了第20集团军的两个摩步团守底。 兵力此消彼长的效果很快显现。乌军撤走主力后,瓦拉奇涅周边的防御直接掉了个档次,剩下的多是预备役部队和国土防御旅,手里的重武器只有少量迫击炮和反坦克导弹。 俄军那边则趁着兵力调整的窗口期,悄悄把T-90M坦克和"冰雹"火箭炮部队往前挪,还调来了无人机侦察连全天候盯着乌军的防线漏洞。 本月初俄军发起试探性进攻时,乌军防线就已经出现松动。当时俄军先用自杀式无人机轮番轰炸乌军的前沿观察哨,接着派小股部队佯攻,试探出瓦拉奇涅东北侧的防御最为薄弱。 等到乌军把仅有的机动兵力派去堵其他缺口时,俄军突然集中两个营的兵力,在炮火掩护下从东北方向发起猛攻。 乌军这边根本来不及反应。负责防守的国土防御部队士兵大多是刚征召不久的新兵,面对俄军的装甲集群冲锋,手里的轻武器基本没什么招架之力。 原本指望后方能派来援兵,可红军城方向的战斗正打得胶着,抽掉的主力部队被俄军死死缠住,连一个连的援兵都凑不出来。 短短三天时间,瓦拉奇涅就被俄军完全控制。 俄军拿下这个据点后,不仅打通了向苏梅市区推进的通道,还能直接威胁乌军在苏梅北部的后勤补给线。 更关键的是,这个点的丢失让乌军原本连贯的防线出现了五公里宽的缺口,后续想要重新夺回,至少需要投入一个满编旅的兵力,可乌军现在根本拿不出多余的机动力量。 有人说乌军是犯了"拆东墙补西墙"的错误,这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从战场态势来看,红军城方向确实不能丢,那里一旦被俄军突破,整个哈尔科夫州的防线都会跟着崩溃。 但乌军高层没想到的是,俄军会在苏梅方向保留这么强的突击能力,更没算准自己抽兵后防线会脆弱到这种程度。 现在乌军在苏梅地区的处境相当被动。原本还能组织小规模反击的力量,如今连守住现有阵地都得拼尽全力。瓦拉奇涅周边的几个村庄,最近每天都有乌军士兵向后方撤退,不是不想守,是真的没弹药、没援兵,硬撑着只会被俄军包了饺子。 俄军这边则借着占领瓦拉奇涅的势头,继续向周边扩张控制区。他们不仅在村里建立了防御工事,还把电子对抗设备搬了过来,干扰乌军的通讯和无人机侦察。最近几天,俄军的炮击频率明显增加,目标直指乌军在苏梅的后勤枢纽,看样子是想趁着乌军防线没稳住,再往前推进一步。 乌军不是没想过补救。他们紧急从基辅调来了一个空降突击营,试图在瓦拉奇涅南侧建立新的防线,但这个营刚到前线就遭到俄军无人机的精准打击,损失了十几辆装甲车,防线搭建计划直接泡汤。后续又尝试用 HIMARS 火箭炮轰击俄军阵地,可俄军早就把防空系统部署到位,好几枚火箭弹没等落地就被拦截下来。 这场兵力调配引发的连锁反应,其实暴露了乌军当前的深层困境。经过一年多的消耗,乌军的有生力量已经严重不足,想要在多个战场同时保持压力,根本就是力不从心。这次苏梅方向的失守,很可能会成为整个北线战局的转折点,要是后续不能及时补充兵力,俄军很可能会借着这个缺口,向哈尔科夫州和苏梅州的交界处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 现在乌军高层已经开始紧急向西方求援,希望能尽快获得更多的装甲车辆和防空武器,但这些援助想要运到前线并形成战斗力,至少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俄军显然不会给乌军这个喘息的机会,瓦拉奇涅的枪声刚停,苏梅战场上的新一轮较量就已经拉开了序幕。
俄军在苏梅重新占领了瓦拉奇涅,这表明俄乌两军虽然都将大量兵力从苏梅抽调到了红军城
糖心萌喵
2025-10-14 05:07: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