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俄罗斯正式宣布了 10月13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

小庆解说 2025-10-14 06:19:42

快讯!快讯! 俄罗斯正式宣布了 10月13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警告,美国向乌克兰供应“战斧”巡航导弹“可能让所有人遭殃,尤其是特朗普本人”。要知道,美国向乌提供“战斧”,名义上是军援升级,实则触及俄方最敏感的安全红线——战略武器逼近本土。 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平台上直言不讳地指出,空中飞行的“战斧”导弹根本无法区分常规弹头与核弹头。这番警告撕下了外交辞令的伪装,暴露出冲突升级的核心危险——任何导弹发射都可能被误判为核打击,将世界推向不可挽回的深渊。 特朗普在飞往以色列的专机上对记者轻描淡写地谈论着向乌克兰提供“战斧”的可能性。他那种“可能给,也可能不给”的随意态度,与俄罗斯方面严肃的警告形成刺眼对比,仿佛在玩一场他并不了解规则的危险游戏。 “战斧”巡航导弹绝非普通武器。它的最大射程超过2000公里,从乌克兰发射足以覆盖莫斯科。这种亚音速远程巡航导弹成为美军打击利器的原因,正是其精准的打击能力和巨大的破坏力。 普京早在10月2日就明确表态,美国提供“战斧”将“破坏俄美关系中刚刚出现的曙光”。他进一步强调,没有美军人员直接参与就无法使用“战斧”,这意味着若美国提供这种武器,实际上就等于直接参与了冲突。 梅德韦杰夫的警告更加直白,他暗示俄罗斯可能使用核武器“回应侵略”。这位安全会议副主席毫不客气地指出:“这些导弹的发射将由美国而非基辅执行”,几乎明说俄罗斯会将矛头直指美国本身。 军事分析人士透露,俄罗斯的回应可能不止于言辞。普京近日透露,俄罗斯正在测试一款新型战略武器。西方专家猜测这可能是指“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其理论射程惊人地超过2万公里,能绕过北美防空系统从任意方向攻击美国目标。 “海燕”的恐怖之处在于其核动力发动机。即使被拦截,散落的放射性物质也会造成生态灾难,使得防御本身成为一种自毁行为。这款武器的出现,恰恰反映了俄罗斯在常规军力不如美国的情况下,选择发展非对称打击力量的战略。 特朗普或许认为通过北约欧洲成员国转交“战斧”能避免直接责任,但克里姆林宫的看法截然不同。在核大国间的博弈中,这种技术性的责任转移毫无意义——俄罗斯已经明确表示,谁按下发射钮,谁就要承担责任。 《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于2026年2月到期,美俄间最后一个重要军控协议面临失效风险。如果连这层脆弱的约束都消失了,世界将面临自冷战以来前所未有的核不确定性。 梅德韦杰夫说“可能让所有人遭殃”,这句话不是空谈。当战略武器逼近家园,当红线被一再试探,误判的可能性和冲突升级的风险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大国博弈没有赢家,唯有克制才能避免共同毁灭的命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87
小庆解说

小庆解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