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判赔320万:百年招牌下的信任裂痕,比假画更刺眼 “荣宝斋卖假画?”当深圳爱圣公司把鉴定报告拍在桌上时,谁也没想到这个300年老字号会栽在一幅齐白石《荷花翠鸟》上。更惊人的是,263万买的画被3家机构锤为赝品,连同其他6件名家作品,7件赝品涉案金额高达750万[__LINK_ICON]。如今320万赔偿判下,可金字招牌上的污渍,哪是钱能擦干净的? 这事从头到尾透着荒诞。当初荣宝斋经理带着“库出作品”的说法上门,捧着烫金的《书画真迹证书》拍胸脯保真,企业才敢闭眼付款——谁能不信“以文会友,荣名为宝”的百年承诺?可等懂行的朋友指出笔触、印章不对劲,画风突变的戏码就来了。 荣宝斋负责人赵某上门协商时,那句“它不是标准件,不谈真假,不满意就退”堪称经典。可转头就反悔,搬出“行业惯例不允许反悔”“出卖人没有保真义务”的论调,甚至质疑鉴定机构资质,唯独不提自己的证书怎么来的[__LINK_ICON]。法庭上更绝,一边说自家专家团队专业,一边又回避重新鉴定的提议,把“买的是眼力”这套说辞奉为圭臬。 最戳人的是那句“没有保真义务”。网友的吐槽一针见血:“这生意好做,只收钱不担责”。是啊,普通人买金饰还能要质检报告,花几百万买字画,反倒要自带鉴宝技能?要是老字号都把“行业特殊”当挡箭牌,那和街头卖假货的有啥区别? 法院最终没断真假,只凭录音里的退赔承诺判了赔偿。可明眼人都懂,鉴定能有争议,但“承诺保真又翻脸不认”的操作,比假画更伤人心。现在双方都上诉了,剩下6件赝品的案子还没开庭,但无论结果如何,荣宝斋丢的都不止是320万。 300年基业,靠的是每一次“保真”的底气;可信任崩塌,可能就藏在一句“不谈真假”里。但愿这场风波能让老字号明白:真正的“荣宝”,从来不是招牌上的字,而是藏家手里那份踏实的信赖。你觉得这招牌还能擦干净吗?来评论区聊聊~荣宝斋画院 荣宝斋个展
⋆˚࿔𝓭𝓪𝓲𝓵𝔂𝓼𝓱𝓪𝓻𝓮𝜗𝜚˚⋆
【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