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搞笑了!美国大豆终于找到了盼望已久的买家,中国禁止买入美国的大豆之后,他们把大

微笑着前行 2025-10-14 07:26:36

太搞笑了!美国大豆终于找到了盼望已久的买家,中国禁止买入美国的大豆之后,他们把大豆转向印尼和越南,让这些东南亚国家来大量采购美国的大豆。 ​​以前,中国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每年买走美国40%的大豆,可自从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税后,中国立马调整策略,转头去巴西、阿根廷这些南美国家买大豆。 ​​为啥?因为南美大豆便宜啊,关税还低,只有3%,而且供应稳定,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从阿根廷和乌拉圭买了500万吨大豆,光是4月初的一周,就跟巴西签了240万吨的采购协议。 中国调整大豆采购方向,并非临时决策,而是基于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和自身产业需求的长期布局。此前中国常年采购美国40%的大豆,主要用于国内榨油和饲料加工——大豆榨油后产生的豆粕,是养猪、养鸡等养殖业的核心蛋白饲料,直接关系到民生供给。特朗普政府2018年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后,中国为维护产业利益,对美国大豆加征25%报复性关税,这使得美国大豆到岸价瞬间高于南美大豆,失去价格竞争力。 南美国家能快速承接中国大豆采购需求,源于其成熟的大豆产业基础。巴西和阿根廷是全球第二、第三大大豆生产国,两国大豆产量合计占全球总产量的近50%,且种植区主要集中在南部平原,规模化种植降低了生产成本。以2025年4月数据为例,巴西大豆到岸价约为每吨410美元,而美国大豆因关税叠加海运成本,到岸价高达每吨480美元,价差让中国企业自然倾向于南美货源。此外,南美大豆收获期为每年3至5月,与美国大豆9至11月的收获期形成互补,这让中国能通过错峰采购,保障全年大豆供应稳定。 美国将大豆转向东南亚市场,看似找到替代买家,实则面临诸多限制。印尼和越南虽是东南亚主要大豆进口国,但两国年进口量合计不足1500万吨,仅为中国年均进口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市场容量有限。更关键的是,东南亚国家采购大豆的用途与中国不同——印尼主要用于生产棕榈油的替代油料,越南则以小型榨油厂加工为主,对大豆的品质要求和采购规模,均无法与中国的大型粮油企业相比。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对印尼大豆出口量同比增长30%,但总出口量仅为280万吨,远未填补中国市场留下的空缺。 这种贸易流向的变化,已对美国大豆产业造成实际影响。美国大豆主产区集中在中西部的艾奥瓦州、伊利诺伊州等地,这些地区的农场主长期依赖中国市场,大豆种植面积和价格均与中国采购量挂钩。自中国减少采购后,美国大豆库存持续高企,2024/2025市场年度库存达到1.2亿蒲式耳(约合318万吨),创近十年新高。库存积压导致大豆价格下跌,2025年5月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跌至每蒲式耳11美元,较2017年中国采购高峰期下跌近25%,不少农场主因利润下滑,被迫减少大豆种植面积,转而种植玉米等作物。 从全球贸易逻辑看,这场大豆贸易格局的调整,本质是关税壁垒打破原有供需平衡的结果。中国通过多元化采购,既降低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又保障了国内产业的成本优势;而美国因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失去了最大的消费市场,即便转向其他地区,也难以弥补损失。这种对比说明,在全球化时代,单边加征关税的做法,最终会反噬自身产业,只有通过自由贸易协商,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与南美国家的大豆贸易合作还在深化。2025年初,中国与巴西签署了大豆贸易人民币结算协议,部分大豆采购不再使用美元,这不仅降低了汇率波动风险,也推动了双边贸易的便利化。同时,中国企业还在巴西投资建设大豆加工厂和港口设施,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巩固南美大豆的供应优势。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微笑着前行

微笑着前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