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在节目里问董明珠:“你丈夫去世快 30 年了,为啥不再婚?” 这话够直接,可董明珠更干脆,没藏着掖着:“就三个原因。” 在商界叱咤风云的 “铁娘子”,守着独身三十年,背后藏的不是矫情,是比钢铁还硬的清醒。 1954 年出生在南京普通家庭的董明珠,小时候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被父母宠着长大。上学时她在南京师大附中认真读书,后来考上安徽芜湖干部教育学院学统计,1975 年毕业后进了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每天整理数据、管文件,日子过得平平淡淡。1982 年儿子东东出生,本以为日子会一直顺下去,可 1984 年,丈夫突然因病去世,30 岁的她带着 2 岁的儿子,还背上了一堆债。那几年,她工资刚够糊口,既要还债又要养孩子,紧巴巴的日子压得人喘不过气。直到儿子上小学,入不敷出的她实在熬不住了,才下定决心,36 岁那年带着儿子南下珠海,一头扎进了当时还叫海利空调器厂的格力。 谁也没想到,这个从行政岗转做销售的女人,一出手就不同凡响。刚去安徽跑市场,她就为了追一笔 42 万的欠款,硬生生耗了 40 天,把钱要了回来。1992 年,她在安徽卖出 1600 万,占了公司销售额的八分之一;1993 年调去南京,又签了 200 万大单,全年业绩冲到 3650 万。1994 年公司骨干集体跳槽,她偏不走,还被推上经营部部长的位置,从那时起,她雷厉风行的作风就定了调,把格力从一个小厂,一步步带成了空调销量全国第一、产品卖到 160 多个国家的家电巨头。2024 年,格力利润 290 亿,交税 176 亿,创下新高,她这个总裁兼董事长,实打实地为国家经济扛了担子。 就是这样一个在事业上 “杀” 出一片天的女人,面对俞敏洪的提问,把不再婚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第一个原因,是为了儿子。丈夫走后,她把东东当成命根子,孩子小的时候,她怕再婚会打乱家里的节奏,影响儿子成长。哪怕工作再忙,她也亲自带孩子,从没想过靠别人搭把手。现在儿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事业,母子俩关系好得很,她说:“给孩子一个安稳的环境,比啥都重要。” 第二个原因,是不想分散精力搞事业。从当上经营部部长开始,董明珠就知道,格力要想起来,她得把所有心思都扑上去。她凌晨还在给员工发工作任务,白天忙着看报表、开会议,连吃饭睡觉都得挤时间,哪有功夫经营感情?有人追求她,她第一反应就是 “这人图啥”,干脆懒得应付。在她眼里,把事业干好,让格力壮大,为国家交税、为员工谋福利,比谈情说爱有价值多了。 第三个原因,是怕再尝一次失去的苦。丈夫离世的痛,她这辈子都忘不了,“再好的夫妻,也总有一个先走,干嘛再遭一次罪?” 她把心思全放在工作和儿子身上,日子过得充实又踏实,一点不觉得孤独。街上有人喊她 “董总”,那种被尊重的感觉,比谈恋爱更让她心安。 这三个原因,说到底就是董明珠的人生底色:对家负责,对事业上心,对自己不将就。她没再婚,日子却过得比谁都精彩。2025 年格力股东会上,她拍板说 “公司的债务公司担,分红照发,员工年终奖再加 2 亿”,一句话让所有人服服帖帖。她还去高校当客座教授,给学生讲管理经验;公益、教育、环保领域,也总有她的身影,一门心思推动中国制造升级。 七十多岁的她,还在为格力规划新能源方向,哪怕之前收购银隆没成,也没服过输。有人说她是 “铁娘子”,她却笑称自己就是个普通人,只是比别人多了点韧劲。丈夫走得早,她没怨天尤人,而是把苦咽下去,带着儿子闯天下;格力起步难,她从底层销售员做起,追债、签单,硬生生把销量顶了上去。家电市场乱的时候,她靠严格管理留住骨干,稳住大局,才有了后来格力称霸全球的局面。 她当全国人大代表,提的建议都接地气 ——2025 年两会建议用 AI 技术降能耗,推动制造业升级,不是为了格力一家,是为了整个国家的战略。员工福利她也想得周到,除了社保,退休还有额外工资,工人们都说她 “硬气但公道”。偶尔聊起儿子,她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那种为人母的柔软,和她在商场上的强硬,一点不矛盾。 面对年轻人问 “内卷怎么办”,她直言 “别光追钱,要追精神财富,为社会创造价值”,这话没一点官腔,全是过来人的实在话。董明珠这一辈子,没靠过谁,没怨过命,丈夫走了就自己扛家,公司弱了就自己带队冲,不再婚不是遗憾,是她选的、且过得热气腾腾的人生 —— 对她来说,家安稳、事业兴、能为国家出份力,就够了。
变了!在10月14日港务费正式生效前夕,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紧急宣布修改政策,将原
【133评论】【17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