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把一部京剧话剧搬上大银幕,没人看好。 成本涨到三亿多,票房才四亿出头,按老

旺仔星小球 2025-10-14 10:06:22

陈佩斯把一部京剧话剧搬上大银幕,没人看好。 成本涨到三亿多,票房才四亿出头,按老规矩,铁定亏惨。 媒体都等着看老艺术家摔跟头,说他不懂市场,不懂年轻人,不该碰电影。 可谁也没想到,这片子越播越火。 不是靠热搜,不是靠明星,是靠年轻人自己在B站剪视频、在抖音学黑头妆、在朋友圈发“这不叫京剧,这叫摇滚”。00后购票比例从一成多飙到三成,二刷的人比去年任何一部剧情片都多。 没人逼他们看,是他们自己找上门。 电影院里,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孙女,看完电影,顺手买了“电影+折子戏”联票。 梅兰芳大剧院的座位,一票难求。 票价贵了三成,没人嫌贵,反而说值。 更没想到,北美三家院线悄悄排了36块银幕,单馆票房破了五年国产片纪录。 澳大利亚、英国的版权,也卖出去了。 国家没袖手旁观。 一笔一亿的专项补贴,直接把亏损砍掉一半。 政策悄悄改了:艺术片可以不设最低票价,可以和剧场联动,可以慢慢播,播到人心热起来为止。 有人说,这不就是赔本赚吆喝? 可吆喝里,有东西在活。 不是陈佩斯多厉害,是他敢把老祖宗的东西,不包装、不降维、不讨好,原原本本地摆在年轻人面前。 而年轻人,也没辜负这份笨拙的认真。 他们不是不爱传统,是没找到能接上话的方式。 现在,方式有了——不是课堂,不是讲座,是短视频、是挑战、是和爸妈一起走进影院,再听一段原汁原味的唱念做打。 这部电影没赚大钱,但没输。 它证明了一件事:有些东西,不需要迎合时代,只需要等一个愿意认真讲的人,和一群愿意静下来听的人。 陈佩斯没拍错。 只是,这个时代,终于学会怎么接住他了。

0 阅读:47
旺仔星小球

旺仔星小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