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媒体合作论坛开幕,孙玉良:两国关系走向更深层次的催化剂】
首尔的秋日阳光洒在会场,映照着两国媒体人的神情,他们眼里带着期待,也带着责任。2025中韩媒体合作论坛拉开帷幕,主题是“中韩合作 智创未来”,这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两国战略合作关系在新时代的具体实践。人民日报社社长于绍良、韩国每经传媒集团会长张大焕、韩国前国会议长朴炳锡、中国驻韩大使戴兵亲临现场,共同见证两国媒体界的一次深入对话。论坛上,近百名媒体代表、外交使节、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汇聚一堂,不仅探讨新闻传播,更在思考未来经济、绿色转型、数字技术等多维合作。
论坛的开场,既有庄重也有温度。嘉宾们提到,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已经走过多年历程,但新的时代提出新要求。两国媒体的责任不仅是报道新闻,更在于塑造公众认知、凝聚共识、夯实战略互信。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不只是口号,而是可触碰的实践。通过媒体的桥梁作用,普通民众能够理解彼此、走近彼此,也为两国政策互动提供民意基础。
讨论延伸到技术前沿和绿色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能源,这些不仅是商业机会,也是两国媒体关注的新焦点。论坛提出“数字合作之路”“绿色合作之路”和“青年合作之路”,强调从信息到行动的完整链条。媒体不仅报道成果,更应成为合作推动者,让创新技术与绿色理念被社会大众理解与接受。青年一代的参与被特别强调,他们不仅是媒体受众,更是中韩关系未来的建设者。
圆桌对话中,企业家分享跨境合作经验,短视频《中韩交流互鉴成果》向与会者展示两国互动的生动实例。《活力亚太——亚太地区16国民意调查报告》发布,让舆论数据成为合作的依据。嘉宾们强调,中韩关系发展必须放眼长远,媒体是推动公共理解和企业交流的关键载体。通过信息、理念和实践的深度结合,中韩关系不仅在政府层面合作,更在社会、文化和民生层面扎下根基。
图片展《和美与共——中韩友好》也是论坛的一大亮点。一幅幅影像展现中韩合作的生动瞬间,从青少年科技交流到绿色能源示范项目,每一张照片都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未来已来,但需要我们用智慧和行动去雕刻。媒体在其中扮演的不只是旁观者,而是记录者、传播者和引导者,让这些故事触达更多受众。
整个论坛弥漫着一种务实而积极的气息。中韩两国媒体在分享报道经验、探讨合作模式的同时,也在寻找更广阔的空间——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汇处。无论是企业家的讲述,还是专家学者的分析,核心都指向一个方向:合作不能停留在文件或仪式上,必须落地,必须见效。媒体的价值不仅在信息传播,更在塑造未来合作的社会认同感。
离开会场时,秋日的阳光仍洒在首尔街头,但两国媒体人心中,已经点亮了未来的蓝图。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不只是口号,而且是实践中的每一次交流、每一段报道、每一场论坛的凝聚。中韩媒体合作,不只是新闻合作,更是一种战略共识的体现,是两国关系走向更深层次的催化剂。数字化、绿色化、青年化,这些关键词不仅闪耀在论坛报告中,也预示着中韩关系的新篇章正在书写。
在首尔的这一天,媒体的角色被重新定义:不仅记录世界,更塑造未来;不仅反映现实,更创造条件让现实更接近理想。论坛散场,人们带走的不只是资料和短视频,还有对中韩合作新空间的思考和对未来发展的责任感。光影交错间,这种责任感如同灯塔,为中韩关系照亮前行之路,也让我们看到亚洲合作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