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半年亏了钱,躺平反而赚了:理财最舒服的状态,是“不较劲” 前几天整理理财账户,看着里面飘红的收益,突然想起三个月前的自己——每天抱着手机刷行情,上午赎回货币基金买短债,下午又觉得指数基金涨得快,赶紧割了短债追进去,晚上还得复盘到半夜,纠结明天该加仓还是减仓。 结果折腾来折腾去,不仅没赚到钱,还因为频繁操作交了不少手续费,整个人也变得焦虑,吃饭没胃口,睡觉也不踏实。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自己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总觉得“多操作就能多赚钱”,把理财当成了“短线博弈”,却忘了最基本的道理:任何理财都有风险,哪怕是低风险的产品,也经不起瞎折腾。就像我之前买的短债基金,本来收益稳稳定定,年化能有3%左右,结果我听说另一只短债最近涨得更快,当天就赎回换了过去。 没想到换过去之后,新基金因为市场波动跌了0.5%,而原来那只还在稳步上涨,一来一回,不仅没赚到差价,还亏了本金,连带着心情也跌到了谷底。 真正让我“醒悟”的,是上个月的一场感冒。那几天发烧到39度,别说看行情了,连手机都没力气碰,只能躺着休息。等病好之后打开账户,我本来以为会一片绿油油,结果没想到——之前买的指数基金涨了5%,短债基金也有收益,就连随手放进去的货币基金,也默默攒了不少利息。反观之前折腾的那段时间,账户收益起起落落,最后算下来,还不如这“躺平”半个月赚得多。 这件事让我彻底想通了:理财不是“比谁手快”,而是“比谁看得远、耐得住”。后来我重新调整了理财策略:把大部分资金放在低风险的短债基金和货币基金里,这些钱主要是为了保本和赚点零花钱,不用天天盯着看;只拿出小部分闲钱,买了两只业绩稳定的指数基金,设定好定投计划,不管市场涨跌,每个月固定投一笔钱,也不频繁赎回。 调整之后,我明显感觉轻松多了。不用再为了一点波动焦虑,也不用花大量时间研究行情,每天该上班上班,该休息休息,偶尔想起了就打开账户看看,反而发现收益越来越稳。有次朋友跟我说“最近有只基金涨得特别快,要不要一起买”,我笑着拒绝了——不是不心动,而是知道“追涨杀跌”的坑我已经踩过了,与其跟着市场波动瞎折腾,不如守着自己的节奏慢慢来。 现在我终于明白,理财最舒服的状态,是“不较劲”:不跟市场较劲,接受它有涨有跌;不跟自己较劲,承认自己不是“理财大神”,没必要追求“最大化收益”。更重要的是,在买任何理财产品之前,先想清楚“自己能不能承受风险”——如果亏了这笔钱会影响生活,那再高的收益也别碰;如果只是闲钱,那就算短期跌了,也能扛得住。 其实理财和过日子很像,太急功近利反而会适得其反。与其天天折腾得身心俱疲,不如选对适合自己的产品,然后给它一点时间。毕竟,真正能赚钱的理财,从来不是“靠折腾”,而是“靠耐心”。
折腾半年亏了钱,躺平反而赚了:理财最舒服的状态,是“不较劲” 前几天整理理财
啊沮鹄评汽车
2025-10-14 15:51:34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