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杨开慧说:“我们结婚吧!可我什么都不能给你,花轿、媒人、聘礼、新房……” 杨开慧还没等他说完,就说:“我什么也不要,只要一个答案。” 毛泽东好奇地问:“什么答案?” 杨开慧羞答答地说:“你希望我结婚那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无辜笑] 1913年秋天杨家的客厅里杨开慧第一次见到这位来访的学生,她正在板仓老家读书,假期才回长沙,那时两人只是点头之交,谁也没想到日后的纠葛。 1918年8月杨昌济应聘到北京大学任教,全家搬到了北京豆腐池胡同,同年秋天毛泽东为了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也来到北京,杨昌济写了一封推荐信,把他介绍到北大图书馆做助理员,月薪八块银元。 图书馆的工作不算忙,毛泽东常去杨家蹭饭,杨开慧那时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周末会回家,两个年轻人开始有了单独交谈的机会,从时局聊到文学,从女权聊到社会改革。 1920年1月杨昌济突发脑溢血,弥留之际他给章士钊写信:“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途远大。”这里的“二子”指的是毛泽东和蔡和森,一个月后杨昌济去世,杨开慧护送父亲灵柩返回长沙。 回到长沙后杨开慧一边在福湘女中念书,一边帮母亲料理家务,同年7月毛泽东从北京回湘,他第一件事就是去板仓看望杨家母女,顺便邀请杨开慧到省学联帮忙。 省学联的办公室在长沙潮宗街,杨开慧开始参与编辑《湖南通俗报》和组织妇女活动,两个人朝夕相处,感情自然升温,1920年冬天他们在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租了一间房子,算是正式同居,房租每月七块银元,屋里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 这种同居在当时被称为“试婚”,就是不办酒席、不要彩礼,两人先住在一起看看合不合适,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虽然有些担心,但最终还是尊重了女儿的选择,这在民国时期的湖南,已经算是相当前卫的做法。 1921年7月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杨开慧成为第一批女党员,她和毛泽东商量着要办一个书社,专门售卖进步书刊,资金从哪来,杨开慧说服母亲拿出了杨昌济的抚恤金两百块银元。 文化书社就这样在潮宗街56号开张了,书社楼下卖书,楼上是秘密开会的地方,店里摆着《新青年》《劳动界》《共产党宣言》等书籍,很快成了长沙进步青年的据点。 1922年到1927年间杨开慧先后生下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那几年毛泽东经常外出开会或组织工人运动,家里全靠她一个人支撑,邻居们记得,常看见她一手抱着孩子,一手在煤油灯下抄写材料。 1927年8月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上了井冈山,杨开慧带着三个孩子留在长沙,继续做地下工作,她先是躲到亲戚家,后来又回到板仓老家,国民党悬赏一千块银元捉拿她,板仓附近经常有便衣巡查。 杨开慧把一些文稿和信件藏在老家的墙缝里,1982年修缮故居时,工人们从墙缝里掏出了八篇手稿,其中一篇写道:“几天睡不着觉,无论如何,我简直要疯了,许多天没来信,天天等。”落款是1929年3月。 1930年10月杨开慧和长子毛岸英在板仓被捕,关进了长沙陆军监狱,国民党湖南省主席何键亲自审讯,条件只有一个,登报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释放,杨开慧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11月14日杨开慧被押往浏阳门外识字岭,那年她29岁三个儿子分别是8岁、7岁和4岁,八岁的毛岸英追着囚车跑,被宪兵一枪托打倒在地。 毛岸龙在1931年因病夭折,毛岸英和毛岸青由杨开慧的母亲抚养,后来经地下党安排去了上海,又辗转到了苏联,他们与父亲失散了整整十年。 1957年毛泽东的老朋友李淑一来访,提到丈夫柳直荀也在革命中牺牲,两人都是故人,都有话说不出口,毛泽东写了一首《蝶恋花》给她,词中写道:“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从1920年同居到1930年牺牲,这段婚姻只有十年,十年里生了三个孩子,聚少离多,最后阴阳两隔,没有钻戒,没有婚纱照,只有清水塘那间月租七块银元的房子,和墙缝里那些写满思念的手稿。 网友们感慨万千: “那个年代的爱情真的太纯粹了,不要彩礼不要房,只要共同理想,现在结婚动不动几十万彩礼,看着真是感慨。” “杨开慧真是又刚又勇!留学家庭的千金小姐,为革命剪短发、搞地下工作,最后壮烈牺牲,这才是真女神。” “看到‘试婚’那段惊到了!那个年代就这么新潮了吗?果然思想进步的人在哪方面都是超前的。” “泪目了……她至死都没收到回信,主席晚年还在念着她,‘骄杨’两个字藏着多少遗憾和心痛啊。” “历史书里看不到的细节啊!原来文化书社的启动资金是奠仪费凑的,革命前辈真的太不容易了。” “不得不说杨昌济先生看人真准!早早发现毛主席是人才,还写推荐信,这才是真正的伯乐啊。” “看到带孩子转移那段真心疼。单亲妈妈+地下工作者,放现在想都不敢想有多难。” 这段革命爱情里最触动你的是什么,是生死相随的坚定,还是共同理想的浪漫?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美共认:中国伟人荣登世界榜首。中美两国都认了,咱们中国的伟人毛主席,是世界
【7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