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一生中两次辍学,初中数学考30分,高中没念完就另谋出路,而父亲钱学森却不闻不问随他去,但2023年6月3日钱永刚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依旧说:“我父亲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父亲。” 这事儿乍听着确实有点反常识,换旁人家长早急得跳脚了,毕竟爹可是钱学森,中国航天界的顶梁柱,自家孩子却连着辍学,数学还考过三十几分,换谁看都觉得是“放养过度”。但真扒开钱永刚的经历细看,才明白这“不闻不问”里藏着真门道。 钱永刚第一次辍学才七岁,1955年那会儿他刚在美国念了一年小学,突然被家里告知不用去学校了,在家玩就行。小家伙当时满脑袋问号,后来才知道,这是爸妈要带他回中国,得悄悄做准备。钱学森夫妇忙着处理回国事宜,没多余精力解释,但也没让他瞎玩,反倒陪着他适应即将到来的新生活,这哪是不管,分明是把大事安排妥帖了再顾着孩子。 等安稳下来上学,钱永刚倒也不算笨,就是有回栽了个大跟头。初一那年他被推荐去北京参加数学竞赛选拔,一拿到卷子直接懵了——好多知识点老师压根没教过,最后稀里糊涂考了三十几分。这分数放现在得被家长拉去补课,可钱学森看见儿子耷拉着脑袋,听完缘由反倒笑了。他没骂也没催,就说现在的考试都是考学过的,可将来社会给的题全是没见过的,这回算提前练手了。几句话下来,钱永刚的沮丧劲儿居然没了,还琢磨出点“面对未知”的门道。 没想到十几年后又遇上第二次辍学。1966年学校闹革命,课根本没法上,高中还没念完的钱永刚琢磨着去当兵,鼓足勇气跟父亲说这想法。钱学森沉默了好一会儿,就问了句“真想好了?”得到肯定答复后,只嘱咐他“好好干”,没半句阻拦。换旁人可能觉得这爹心大,可钱永刚心里清楚,父亲是信他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他在部队一待就是九年,干得挺出色,只是这些成绩从没跟父亲提过,因为他知道父亲忙着搞科研,不愿添乱。1977年高考恢复,三十岁的钱永刚突然想考大学,对着十年没碰过的课本,他硬着头皮啃了一年,1978年真考上了国防科大。报到时他才发现,自己比同班同学大了整整十岁,可这点落差根本不算啥,他跟着年轻人一起泡图书馆、做实验,34岁总算拿到了毕业证。 1980年北京郊外的部队大院里,一封家书递到钱永刚手上,是父亲寄来的。信里没讲大道理,就说自己最近在研究新课题,伏案久了腰有点酸,还叮嘱他在部队要注意身体,做事别着急。看着熟悉的字迹,钱永刚突然想起小时候撞见的画面:夏天家里没空调,父亲趴在书房里研究资料,满头大汗也不歇着,连吃饭都要穿得整整齐齐,说是尊重做饭的厨师。 后来有人问钱永刚,钱学森教子女有啥秘诀,他说哪有秘诀,就是“不教育”——靠身教。父亲从不说“你要怎样”,却用自己的样子教会他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尊重。数学考30分不骂,是怕浇灭他面对挫折的勇气;辍学当兵不拦,是信他有担当;三十岁考大学不劝,是懂他有追求。这种“不管”,其实是最用心的管。 所以2023年接受采访时,钱永刚才会笃定地说父亲合格。合格的父亲从不是逼着孩子走预设的路,而是给孩子试错的空间,用自己的言行打底子。钱永刚这辈子没沾父亲的光,两次辍学、三十岁求学,全靠自己闯,可那些藏在“不闻不问”里的信任和榜样,早就成了他最硬的底气。这哪是放养,分明是高手级别的教育智慧。
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一生中两次辍学,初中数学考30分,高中没念完就另谋出路,而父
菲菲的信笺
2025-10-14 16:49:14
0
阅读:123
用户12xxx17
1978年真考上了国防科大。报到时他才发现,自己比同班同学大了整整十岁一一一又乱编,刚恢复高考考上的多是大龄往届生,直到往届90年代初应届生才多于往届生
肥仔曦
他现在在那里,敢说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