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48年4月,国民党偷偷给刘从文一包毒药,嘱他在毛主席饭菜里投毒,刘从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10-14 17:49:58

[太阳]1948年4月,国民党偷偷给刘从文一包毒药,嘱他在毛主席饭菜里投毒,刘从文是国民党安插在我军的内部眼线,又是司务长,下手比较容易。但刘从文拿到毒药后,根本没有下手的机会。 (参考资料:2019-04-20 文汇客户端——先遭轰炸后险些被投毒,两次暗杀毛泽东的阴谋让人一身冷汗) 在革命的洪流中,并非所有暗流都潜藏于决策中枢,有时,最致命的缝隙,可能存在于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比如华北军区司令部的小伙房。 司务长刘从文,一位有着十年军龄的革命干部,就在这个烟火之地,构建了他的双重世界,一端维系着首长的餐食,另一端则通向敌人的轰炸机与毒药。 当“老炊”或司务长,在许多人眼中或许是平凡甚至低微的差使,然而,在国民党军统特务的棋盘上,刘从文的职位却是一个极具战略价值的支点。 他的工作要求他频繁外出采买,这为他与外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提供了天然的掩护,敌特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伪装成商人的王宝生和身为同乡的刘其昌,悄然打开了渗透的缺口。 他们看中的,并非刘从文能接触到何等高级的军事机密,而是他能够掌握领导人最日常、也最关键的动态,他提供的情报看似零碎,却招致了毁灭性的后果。 这些信息拼凑起来,直接引导了国民党空军对烟堡、石门一带的空袭,上百间房屋化为废墟,更惊心动魄的是,1945年对城南庄毛主席住所的精准轰炸,其情报源头正指向这位负责首长膳食的司务长。 刘从文的堕落并非一蹴而就,这位出身贫苦、曾沿街叫卖烧饼的革命军人,内心深处对改善生活的渴望,成为了敌人手中最有效的诱饵。 特务的手段极具耐心,如同温水煮蛙,起初只是利用同乡情谊“帮忙捎东西”,随后便奉上了500万边币和十二匹白粗布的厚礼。 刘从文的心理防线在物质侵蚀下逐渐松动,他从最初对前往“那边”的本能警惕,滑向了收下钱物后的半推半就,当他看到自己提供的情报化为敌机投下的炸弹时,内心也曾有过恐惧,但他更希望自己的行踪不被察觉。 侥幸心理战胜了罪恶感,风平浪静的日子让他胆子愈发壮大,最终,他从一个被动提供消息的线人,堕落为主动掩护堂兄刘从志在部队食宿的内奸,在通敌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当敌人的指令从刺探情报升级为执行暗杀时,刘从文被彻底推入了精神的绝境,刘其昌交给他一个包裹,里面除了一支手枪,还有两包能致人死地的剧毒药物。 指令明确而冰冷:将其投入毛主席与聂荣臻的饭菜中。 这一刻,巨大的恐惧击垮了他,据他日后交代,自己被人民领袖的威望所震慑,颤抖的双手无论如何也不敢执行这灭绝人性的任务。 无论这番说辞是真是假,他随后的反应印证了其内心的剧烈冲突,他卧病一月有余,头晕肚痛,夜里频频惊叫,这正是极端心理压力下的典型心身反应。 他将毒药扔到村外,把手枪藏匿起来,试图以此与罪恶切割,然而,这种基于恐惧而非良知的行为,并未将他引向自首的救赎之路,病愈后,侥幸心理再次占了上风,他继续与特务组织保持着联系。 刘从文内心的挣扎与矛盾,终究敌不过一张无形的电网,1949年11月,我方截获的一份发往南京的密电,为他的双面人生画上了句号。 这份电报以无可辩驳的文字,记录了他的“功绩”:确认其负责追踪毛主席行踪,称赞其“情报颇有价值”,甚至论功行赏,拟授予“中尉”军衔,这封电报,成了他的身份铁证,也是他的墓志铭。 11月6日,当保卫部人员出现在小伙房时,刘从文还试图以镇静掩饰内心的崩塌,但在审讯室里,面对如山铁证,他所有的伪装土崩瓦解。 他的供词前后矛盾,最终在确凿的证据链面前彻底崩溃,哭泣着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却仍在徒劳地辩解自己“没有敢干”投毒的勾当,随着他的落网,整个阜平特务小组也迅速被摧垮。

0 阅读:56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