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被忽悠了?当中国在拼命制造航母时,老美却不同寻常,居然把精力都用来建造两栖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10-14 18:48:03

中国又被忽悠了?当中国在拼命制造航母时,老美却不同寻常,居然把精力都用来建造两栖舰上,西方媒体甚至说“中国这是被骗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海军力量的较量从来不是简单比拼吨位,而是关乎国家利益的全球延伸。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每年海运货物吞吐量占全球四分之一以上,1.8万公里的海岸线需要坚实守护。航母战斗群的建设,正是为了护航这些生命线。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中国海军在短短十几年内实现了从零到三艘的跨越。这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基于现实需求:亚丁湾护航任务已持续16年,累计护送7000多艘商船,避免海盗劫持带来的经济损失。西方媒体总爱拿这个说事,声称中国“被忽悠”去造大块头航母,却忽略了自家后院的安全考量。 美国海军的转向则更显务实。2025年,五角大楼预算报告显示,造舰资金总额达320亿美元,其中两栖舰艇部分占比高达三分之一。过去,美国有11艘两栖攻击舰,现在计划扩充到35艘“闪电航母”概念,即用两栖舰搭载F-35B垂直起降战机,实现快速登陆和空中支援。这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对印太地区岛链地形的适应。 南海和台海的浅水区,传统航母笨重,转向灵活的两栖舰能更好地执行“分布式作战”,从波斯湾到菲律宾海,随时投放部队。国会听证会上,海军高层直言,这种布局能应对“灰色地带”冲突,避免正面硬刚。西方媒体借此放大,宣称中国专注航母是“战略误判”,但这忽略了美方自身的痛点:舰队老化,维护成本飙升到每年数百亿美元。 中国海军的航母发展并非孤立路径。2030年前建成6个航母战斗群的规划,已在稳步推进。福建舰2025年海试中,成功弹射J-35隐身机和KJ-600预警机,标志着电磁技术成熟。这套系统射程覆盖数百公里,能有效威慑潜在威胁。更重要的是,中国有东风-26这样的“航母杀手”导弹,射程4000公里以上,专克大型水面目标。在家门口作战,美军航母群的机动性再强,也难逃精准打击。西方评论家总说中国“上当”,却少提美方在南海的频繁挑衅,如“美国号”两栖舰搭载F-35B巡航,投放精确炸弹演练登陆。这不是巧合,而是美军为盟友提供“保护伞”的算盘。中国回应是加强远洋经验,护航任务中已练就编队协同,累计出动舰艇数百艘。 两栖舰在现代战争中的角色越来越突出。美国2025财年采购协议中,11.5亿美元砸向中型登陆舰LSM,能快速运载坦克和直升机,适合岛屿争夺。美军强调,这能实现“多域作战”,从海空到陆地无缝衔接。相比之下,中国075型两栖攻击舰已下水3艘,排水量4万吨,搭载直升机和气垫登陆艇,建造速度远超对手。2025年上半年,第二艘075在上海下水,标志着中国两栖力量的批量化。这说明,北京没被“忽悠”,而是双管齐下:航母管远海,两栖舰守近岸。西方媒体的“被骗”论调,更像是转移视线,掩盖美方预算紧缩的尴尬——海军总舰艇数从355艘目标滑落到294艘。 战略深意的关键在于不对称博弈。中国海岸线漫长,依赖陆基导弹网,东风系列覆盖西太平洋,精度误差小于10米。美军两栖舰虽机动,但一旦靠近,就进入“反介入/区域拒止”圈套。2025年模拟演习显示,在南海水域,美舰登陆成功率不足50%,因中国反舰火力密集。海军部长公开承认,要打造35艘闪电航母,正是对这一威胁的应对。但中国不慌,核动力航母研发已启动,预计2035年服役,续航力超万海里。这不是跟风美国,而是因地制宜:护航亚丁湾时,航母编队已证明价值,救下7000艘船的数字摆在那。西方媒体爱炒作“骗局”,却忽略了中国海军的实战积累,从索马里到地中海,任务组46支,经验值钱。 长远看,中美海军的赛跑是耐力赛。美国两栖舰扩张虽快,但供应链依赖全球,2025年延期交付“布干维尔号”就是例子。中国船厂效率高,江南造船厂年产万吨级模块,成本控制在美方一半。6个航母群建成后,将覆盖印度洋到太平洋,商贸线固若金汤。美媒说“中国被骗”,其实是酸葡萄心理:自家舰队维护费占预算40%,而中国总军费仅美方三分之一,却实现弯道超车。这场博弈,谁笑到最后,还得看实际部署。接地气点说,就跟下棋一样,美国走炮,中国走马,各有杀招,媒体的噪音不过是场烟雾弹。

0 阅读:0
冰淇淋不及千金

冰淇淋不及千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