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反应来了:装淡定。大陆“最严稀土禁令”对台冲击大不大?台湾经济部门12日发布声明刻意淡化,声称台湾半导体所需的稀土产品或稀土衍生物等,以欧美日供应为主,大陆扩大稀土出口管制,直接影响较低,预估对台湾半导体制程尚无显著影响。 说起这事儿,得从上周说起。10月9日,大陆商务部和海关总署一口气扔出几份公告,直接把稀土出口管制推到新高度。这次不光是之前那7类中重稀土,还新增了銪、鈥、鉺、銩、鐿这5种元素,覆盖金属、合金、氧化物和化合物。关键是,对稀土开采、分离、冶炼设备和技术也开始严格许可审查,尤其是那些含中国稀土成分超过0.1%的产品,出口得层层审批。这套组合拳,明显是冲着全球供应链去的,大家都知道稀土这玩意儿,中国占了全球产量的九成以上,加工环节更是独大。 以前的管制还算有针对性,这次直接扩展到全产业链,感觉像是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时,给对方加了个大钉子。 台湾这边呢,经济部10月12日赶紧发声明,语气稳得一批。说台湾半导体用的稀土产品和衍生物,主要靠欧美和日本供货,大陆这次管制对直接进口影响小,对晶圆制造和半导体制程也没啥明显冲击。听起来挺安心,但仔细想想,这话听着有点像在安慰自己。毕竟,去年台湾从大陆进口的稀土就高达7000吨,这数据可不是随便编的。 经济部还提了句,会继续监控原料成本变动和供应链调整,但没细说怎么防。岛内媒体一看,这不就是典型的“装淡定”吗?表面上不慌,底下估计已经在盘算备用方案了。 其实,这禁令的来头不小,得放进大背景里看。中美贸易战打到现在,稀土早就是老话题了。特朗普上台后,一上来就嚷嚷要加征关税,这次大陆一出手,他10日直接回击,说11月1日起对中国输美商品加100%关税,还限关键软件出口中国。 这俩大国互相掐,夹在中间的台湾能好过?大陆这次管制不光针对美国,还用上了“外国直接产品规则”,意思是就算产品在日本或东盟加工,只要上游原料和技术是中国来源,也得审批。这对台湾来说,麻烦大了。台湾的半导体产业,表面上高端,但稀土这块儿供应链超级脆弱。稀土不是直接扔进芯片里,而是用在磁铁、抛光粉、荧光材料这些环节,缺了它,生产线就卡壳。 岛内专家一看这架势,没客气直戳要害。中经院台湾东南亚国家协会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就点明,台湾厂商大多从日本买加工后的半成品,看似绕过了大陆,但上游原料还是离不开中国。 日本的稀土加工厂,原料九成靠进口,中国一卡,价格立马飙升,抢货潮就来了。徐遵慈还说,这次管制如果真落实,市场波动会比之前猛多了,除非大陆最后松口,但那得看谈判。 接地气点讲,这就像你超市买菜,菜农那边限量供应,中间商再贵卖给你,你还能不肉疼?更别提半导体这行,成本一涨,利润就薄了。 前立委蔡正元的话更狠,他直接警告,如果大陆真断了这7000吨的进口,台积电这些巨头生产线就得停摆。 蔡正元分析,大陆这步棋是为和美国谈筹码,但对台湾冲击更直接。去年大陆管半导体出口时,还给台湾开了绿灯,今年这新规一出,出口到台湾的稀土就成不确定因素了。他甚至预言,台股短期内可能崩一波,投资者得准备好。 蔡正元这人说话向来不拐弯,以前在立法院就爱怼两岸经贸,现在转媒体,数据一摆,逻辑一推,谁也别想蒙混过关。岛内舆论一炸锅,有人说经济部这声明太乐观,有人觉得蔡正元危言耸听,但事实摆在那儿,供应链这事儿,纸包不住火。 那冲击到底大不大?先说半导体。经济部说无显著影响,是因为台湾的晶圆厂用到的稀土元素,这次新增的那些重稀土和半导体需求不重叠。 比如钕铁硼磁铁里用钕、镝,这些大陆管制早有,但半导体抛光粉主要靠铈、镧,轻稀土为主,日本和澳洲能补上。但问题出在间接链条上。彭博社早前报道,全球稀土九成加工在中国,台湾企业就算不直采,也逃不掉波及。 台积电这些厂,库存撑个把月没问题,但长远看,成本涨10-20%,订单就得调价,客户跑了怎么办?更别提高效马达和无人机产业,这些用重稀土的,经济部自己都说需戒备。 岛内电动车和防务装备,正赶上升级潮,这下子供应链一抖,进度表就乱套了。 放眼国际,这禁令不光是中美的事儿。欧洲和日本也急眼了,欧盟早就在推“关键原料法案”,想建自己的稀土链,但短期内办不到。中国这手,等于提醒大家,资源牌不是谁想抢就抢的。特朗普的100%关税听着猛,但稀土这块儿,美国自己产量低,进口全靠中国,跪得更快。 台湾夹缝中,经济部声明虽淡定,但行动没停。公告里提了,会用科专计划帮企业搞回收技术和多元采购,还联络澳洲和东盟谈合作。 澳洲有矿,东盟有加工厂,这路子靠谱,但建链得时间,少说两年。短期内,岛内企业得自己囤货,价格一浮,中小企业先扛不住。
台湾反应来了:装淡定。大陆“最严稀土禁令”对台冲击大不大?台湾经济部门12日发布
义气先义
2025-10-14 21:11:05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