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作撷珍,应县净土寺大殿金代藻井上的“上昂”。上昂是《营造法式》里记载的

伟毅说历史 2025-10-14 23:05:42

小木作撷珍,应县净土寺大殿金代藻井上的“上昂”。

上昂是《营造法式》里记载的一类昂类构件,这种构件有着浓厚的江南底色,直到晚期仍在江南尤其浙江中、南部地区流行。

上昂在殿堂内槽斗栱上的作用主要是在满足铺作总高的情况下,尽量缩短跳距,让内槽斗栱不显得臃肿,可以说是宋式殿堂“高级感”的组成部分,具体应用实例有苏州南宋玄妙观三清殿、北寺塔砖制斗八藻井。元代德宁殿也有应用,但已退化为表面刻线,也就是假上昂。

净土寺大殿小木作藻井罕见地保存了两组真实的上昂结构,而非北方元以后的刻线。

东侧的一组传跳结构就达七层,所以两个上昂的结构关系并非紧贴,而是分了上下段,各自有分工,从延长线看,两个下昂并非平行结构,延长线可能斜交。

西侧的一组斗栱结构较东侧简单,两个上昂紧贴在一起,其原始意匠应该是平行双上昂,与德宁殿内槽双上昂形象比较一致。

宋式殿堂上昂实例非常少见,而净土寺一次出现了两组,是重要的结构参考。从元代开始,槽内上昂迅速假昂化,刻线化,并变成明清北京官式常见的斗栱里拽刻线、六分头、菊花头。而净土寺小木作双上昂,正是殿堂斗栱传播演变过程中,北方地区重要一环,是不可或缺的实例和祖型。

1、4、6图东侧藻井,2、3、5图西侧藻井。

0 阅读:0
伟毅说历史

伟毅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