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到《晋书》,好多粉丝提到了五石散,这是一种古早毒品,在乱世的时候尤其为上流社会喜爱。为啥呢?很简单,因为这玩意沾上了俩字:
壮阳
只要跟这俩字沾边,就没有卖不好的....
这事不是大妈瞎说,是有文献支撑的!在隋朝巢元方撰写的《诸病源候论》中,就有一章《寒食散发候》,引用了魏晋时期名医、同时也是五石散重度依赖者的皇甫谧的论述
“皇甫谧云:近世尚书何晏,耽声好色,始服此药,心加开朗,体力转强。京师翕然,传以相授。……晏死之后,服者弥繁,于时不辍。”
说的是尚书何晏沉迷声色,于是开始服用五石散,然后就快乐无边身体强壮吃嘛嘛香...于是大家都争相开始服用~~
那么这么到底有没有壮阳效果呢?根据古人嗑药的记录,嗑完之后会“大热”,即使在寒冬也要穿薄衣、吃冷食、用冷水浇身,所以感觉“体内充满阳气”。这种应该算是中毒的反应被理解为身体机能旺盛,根基牢固。
药力发作的时候,嗑药的人会进入一种高度兴奋、思绪奔逸的状态,类似轻度吸毒或醉酒。这种脱离现实束缚的快感,被文人雅士们描绘成“神清气爽”、“飘飘欲仙”。就跟现在很多艺术家非说嗑药提升创造力一样(并没有,纯属人菜赖装备)。
我们在看到那些宽袍大袖,恨不得敞着怀的古人画像,也是因为服用五石散后,皮肤会变得异常敏感,和织物摩擦会感到疼痛,因此需要穿宽大的旧衣服(“褒衣博带”),并不停地散步来“行散”(也称“行药”)。这种感官的放大化,也被误解为生命活力的体现。
最后“壮阳”这事,算是来源于药性导致的血液循环加速和神经兴奋,可能会在短期内刺激性欲,给人一种性能力增强的错觉。
根据现代医学,这些“有效”的反应,其实都是重金属中毒(如砷、汞中毒)和药物中毒的典型症状。古人错将中毒的早期兴奋期,当成了养生和壮阳的功效。
当然古人也不是没有明白的,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均猛烈抨击五石散,说他“宁食野葛,不服五石。明其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而且指出五石散“大益虚劳”,大概就是会引起身体虚弱、精力不济、腰膝酸软、阳痿早泄....
好家伙,壮阳终导致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