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巴西外贸委员会正式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不锈钢冷轧板继续征收反倾销税,税率定在903.48美元/吨,一征就是五年。 要知道,中国台湾地区同期的税率才93.36到504.12美元/吨,大陆企业要交的钱,比台湾地区企业最多能差出近十倍。 同样是生产304、430这些市面上最常见的型号,厚度都在0.35到4.75毫米之间,连南共市的税号都归在一块儿,凭什么大陆企业就要被这么区别对待?这事儿怎么看都透着股欺负人的味儿。 就拿一家中型钢厂来说,要是一年往巴西出口1万吨货,以前交的税现在直接翻好几倍,平白多掏几百万美元,这笔钱摊到成本里,价格优势直接没了,订单不跑到台湾企业手里才怪。 说白了,这事儿根子还是巴西本土产业的“自保算盘”。这次发起申诉的是巴西当地的Aperam公司,打着“中国产品冲击本土市场”的旗号,逼着监管部门做了这个裁决。可有意思的是,调查时居然拿印度当替代国算成本,硬是算出了所谓25.3%到50.1%的倾销幅度,这算法本身就站不住脚——印度的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跟中国根本不是一回事,用这标准卡中国企业,纯属找借口。 而且这也不是巴西第一次这么干了。早在2012年,他们就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好几个国家发起了反倾销调查,2019年第一次到期复审,没松口继续征,如今第二次复审还是老样子,摆明了就是想把高关税当成“长期饭票”。更讽刺的是,当年一起被调查的德国、韩国这些国家,早就被取消征税了,唯独盯着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现在还搞出这么大的税率差,实在说不过去。 最冤的还是大陆企业,明明产品质量、生产标准都跟其他地区没差别,就因为产能大、性价比高,就成了“靶子”。巴西这边口口声声说要公平竞争,转头就用这种差别化税率搞保护,说白了就是本土企业扛不住竞争,只能靠政策“撑腰”。可他们没想过,这种做法最后还是会反噬自己。 巴西的下游企业早就怨声载道了,不锈钢冷轧板是做家电、汽车零部件的重要原料,关税一涨,原材料成本跟着飙升,这些成本最后还得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就像巴西媒体之前吐槽的,连梳子、暖壶这些日用品都因为反倾销税涨价,低收入群体最受影响,现在不锈钢这么重要的工业原料加税,波及面只会更广。 更让人费解的是中巴贸易的这种“两面性”。要知道在美巴贸易战里,中国可是巴西不少农产品、矿产的重要买家,算是帮他们稳住了不少出口份额,结果转头就在不锈钢上动刀子,这实在算不上厚道。而且这种短期的保护政策,反而会让本土企业失去升级的动力,靠着关税壁垒躲在温室里,迟早还是扛不住国际竞争。 大陆企业也不是没辙,说不定会像之前应对其他反倾销案件那样提出申诉,或者调整出口策略,比如把更多精力转向东南亚、中东这些市场。但不管怎么说,平白蒙受的损失、被抢走的市场份额,短期内很难补回来。 说到底,巴西这波操作看似保护了本土企业,实则是种短视行为。真要讲公平,就该拿同样的标准衡量所有进口产品,而不是搞这种差别对待。现在全球贸易本来就够动荡了,靠着这种“拉偏架”的关税维持市场,既伤了合作伙伴的感情,最后还得让自己的企业和百姓买单,这笔账算下来,实在不怎么划算。
刚看到个消息,差点没把我气笑。现货铁矿石都跌到80美元了,人家必和必拓扭头就
【34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