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长群体来看,这一事件极易触发“焦虑泛化”心理。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本就有天然

生活微观察社 2025-10-15 15:24:33

从家长群体来看,这一事件极易触发 “焦虑泛化” 心理。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本就有天然的担忧,当得知孩子长期使用的作业本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时,这种担忧会迅速扩散 —— 他们可能会开始怀疑其他学习用品(如文具、课本)的安全性,甚至对学校的采购监管产生不信任感。部分家长还会陷入 “自责心理”,认为自己没有提前排查作业本问题,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这种负面情绪若得不到疏导,可能会转化为对孩子学习生活的过度干预,反而给孩子带来额外压力。​ 对学生而言,尤其是低龄学生,可能会产生 “恐惧与不安” 的心理。他们对 “过白作业本有安全风险” 的认知可能停留在模糊的 “会伤害自己” 层面,进而对使用作业本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影响学习兴趣。而对于高年级学生,虽然认知更清晰,但也可能因 “使用过问题作业本” 产生担忧,比如反复确认自己是否出现不适症状,这种过度关注会分散学习注意力,形成心理内耗。​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缓解这种情绪波动需要 “信息透明” 与 “积极引导” 双管齐下。相关部门应及时公开作业本问题的具体情况、召回进展及后续保障措施,用明确的信息缓解家长的焦虑;学校和家长可以借此机会,以平和的方式向孩子解释事件,避免夸大风险引发恐慌,同时引导孩子树立 “正确看待安全问题” 的认知,培养理性应对的心态。只有让家长和学生感受到问题在被妥善解决,才能有效平复情绪,避免心理焦虑的进一步蔓延。​ 从零开始读懂心理学

0 阅读:0
生活微观察社

生活微观察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