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界人士卡梅隆·约翰逊发出警告:一旦我国对医药、对生物技术、对化工产品出口进行限制,美国经济将遭受重创。 这位在跨境贸易领域摸爬滚打二十年的商人,手里握着三家跨国供应链企业,常年盯着中美产业链的风吹草动,他的话可不是空穴来风。 熟悉卡梅隆的人都知道,他最擅长从数据里抓风险。2020 年疫情最严重时,他就提前预判到美国口罩供应链会断,紧急从中国调运了两亿只口罩,帮不少美国医院解了围。 这次发出警告,他手里攥着更具体的数字:美国医药行业里,有 37% 的原料药依赖中国进口,像制作降压药的硝苯地平、抗生素里的青霉素原料,国内产能根本跟不上需求; 生物技术领域更依赖,基因测序用的试剂、细胞培养用的培养基,超过六成要从中国采购;化工产品里,用于汽车轮胎制造的丁苯橡胶、电子元件封装的环氧树脂,中国供应占比也分别达到 42% 和 58%。 这些数字背后,是美国产业的真实困境。卡梅隆在一次行业闭门会上举过例子,去年美国某大型药企想把原料药生产线迁回本土,结果发现光建厂成本就比从中国进口高 3 倍,而且技术工人缺口达 1.2 万人,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更关键的是,这些产业的连锁反应太吓人。医药原料断供,会直接导致下游药厂停产,药店货架空了,老百姓买药难不说,还可能引发医疗体系混乱;生物技术原料短缺,新药研发、基因检测都会停滞,美国在生物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会被快速缩小; 化工产品卡脖子,汽车、电子、建筑等行业都会受影响,去年美国汽车产业因为芯片和化工原料短缺,就少生产了 120 万辆车,损失超 200 亿美元,要是再加上这波限制,后果不堪设想。 卡梅隆还提到,美国不是没试过找替代供应方。他团队曾调研过印度、越南等国的产能,发现印度的原料药纯度合格率只有 82%,远低于中国的 99.5%;越南的化工产品产能仅为中国的 1/5,而且交货周期要多花 45 天。这些替代方案要么质量不达标,要么效率跟不上,根本没法满足美国市场的需求。 其实早有征兆,去年中国对某类化工中间体实施出口管制后,美国涂料行业就慌了神,不少企业只能高价从欧洲进口,成本涨了 40%,还有小厂直接倒闭。卡梅隆当时就提醒过同行要提前备货,可没多少人当回事,直到这次他公开警告,大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作为常年穿梭在中美两国的商人,卡梅隆对产业链的脆弱性比谁都清楚。他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张中美供应链地图,上面用红笔标满了依赖中国的节点。他常跟身边人说,现在的产业链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没法轻易切割,要是真到了限制出口那一步,美国经济肯定要遭大麻烦。 最近美国商务部也悄悄做了次压力测试,结果显示要是这三类产品进口中断,美国 GDP 可能会下滑 1.2 个百分点,还会导致 50 万人失业。这些数据也间接印证了卡梅隆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贝森特喊话中国,愿意放弃100%加税,但是稀土限制必须取消美国
【15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