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澳大利亚的铁矿,就是纯粹的一坨铁,只不过是生锈了而已。 你去西澳皮尔巴拉地区看看就知道,扒开地表薄薄一层土,露出来的红石头看着像生锈的废铁,可里头铁含量随便一测就是64%往上,好些矿点甚至能冲到69%。 这事儿说穿了就是老天爷偏心,给澳大利亚开了地质外挂,更是他和中国打交道的关键筹码。按以前的说法,高品位铁矿都得靠22亿年前蓝藻造氧沉淀出来。 但澳大利亚的哈默斯利铁矿偏不遵循这套规则, 2024 年,经科廷大学的研究团队测出,它是14亿年前形成的,比世界公认的时间晚了整整8亿年。 而它提纯的过程才真叫绝,赶上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那阵儿,地壳裂出大缝,200到300℃的地下热流顺着缝往上冒,直接把矿石里的硅这些杂质冲得一干二净。 之后火山喷出来的酸性流体又接着洗了遍澡,最后再经几亿年风吹日晒,硬生生把原本30%的含铁量提到60%以上,跟大自然专门给澳大利亚筛过矿似的,剩下的全是好东西。 更省心的是,这矿不仅品质顶流,挖起来还特别省劲儿。西澳95%的铁矿几乎都扒着地表长,不用像中国鞍山的铁矿那样,得往地下钻千米深啃花岗岩。 巨型挖机一铲子下去就是几十吨,无人卡车三分钟就能拉走200吨,还有18公里长的传送带直通港口,单是力拓一家,在这儿一年就能挖走3.28亿吨。 成本这块儿差得不是一点半点:澳大利亚每吨铁矿开采就花25美元,加上运到中国的运费,总成本也就五六十美元。可中国国内挖铁矿,每吨成本得奔着150多美元去。 更省事的是,澳大利亚的铁矿拉回去就能直接塞进炼钢炉,省燃料还省时间。中国这边九成多的铁矿都是“贫矿”,平均含铁量才33%,挖出来得先破碎再磁选,折腾半天才能把纯度提到68%。 于是,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就成了澳大利亚最大的买家,以前每年进口的铁矿里,62%以上都来自澳大利亚,不是想依赖,实在是这块“生锈石头”太好用。 靠着它,澳大利亚每年能赚上千亿澳元,铁矿出口占全国出口四成,但这种“靠矿吃饭”的模式藏着不小风险。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波动,澳大利亚经济就跟着感冒。长期躺着赚钱,还可能让它失去发展高端产业的动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早已开始找替代。从巴西进口的铁矿占比,从25%提到了40%;几内亚西芒杜铁矿也已开始供货。 短期内,这地球几亿年前造的“纯铁疙瘩”还没谁能轻易替代,但它也提醒着所有人:地球的馈赠从不是理所当然。如何用好这份资源,而非被资源绑定,才是澳大利亚,也是所有资源国该思考的事。 毕竟,这坨“生锈的铁”塑造了澳大利亚的现在,也藏着它未来的挑战。
放眼全世界,老天爷真正赏饭吃的其实就俩地方:第一就是澳大利亚的铁矿,严格来说,那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