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安徽女博士怀孕后瘫痪在床,丈夫悉心照顾,不料,生下儿子后,丈夫看了一眼却说

微光下的暮色 2025-10-15 23:17:57

30岁安徽女博士怀孕后瘫痪在床,丈夫悉心照顾,不料,生下儿子后,丈夫看了一眼却说:“我们离婚吧,求你放我走”。 ​当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自己却被命运宣判了“无救”,她的医者身份会就此终结,还是能以另一种方式重生?王磊 来自安徽黄山农村的王磊,打小就黏着当村医的母亲。母亲给村民扎针,她就蹲在旁边递棉签;母亲熬夜整理病例,她就趴在桌上写作业陪到深夜。村里山路崎岖,半夜常有急症敲门,母亲背着药箱出门时,她总攥着门框望,直到远处传来手电筒的光柱,才敢回屋。“以后我也要当医生”,这话她念叨了十几年,后来真凭着一股狠劲,考上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在学医人眼里,那是得扒层皮才能进的地方。 在湘雅的日子,王磊几乎没享受过周末。别人去湘江边散步,她泡在解剖室认神经;别人在宿舍追剧,她对着电脑改论文到凌晨。神经内科的知识点杂,她就把重点写在便签上,贴满宿舍墙,吃饭、刷牙时都瞅两眼。博士期间,为收集一组老年患者的随访数据,她跑遍长沙周边乡镇,遇到听力不好的老人,就凑到耳边慢慢说,有时还帮着干农活,硬是把数据攒齐了。毕业时,她揣着3篇SCI论文和国家奖学金,留在湘雅二医院当医生。同事都说,王磊对病人特别有耐心,哪怕是重复十遍的问题,她都笑着答,遇到困难患者,还悄悄帮着申请救助。那时的她,总觉得自己能一直救下去,可命运偏要给她出难题。 29岁,王磊和大学同学结婚,婚后不久怀孕,全家都盼着孩子出生。可怀孕五个月,她总觉得腿软,起初以为是孕期累的,直到一次查房时突然摔倒,才去做了全面检查。拿到结果那天,她坐在诊室里浑身发冷——脊髓血管畸形,怀孕后激素变化让血管随时可能破裂。医生说,手术可能瘫痪或影响胎儿,不手术情况只会更糟。她见过太多这样的病人,却从没想过自己会成其中一员。 她没敢告诉母亲,只跟丈夫说了。丈夫抱着她哭:“别怕,我陪你”。从那以后,丈夫成了她的依靠。每天早起做早饭,送她上班,中午赶回来喂饭、按摩,晚上帮她洗漱,熬夜查治疗方案。同事都羡慕她嫁得好,王磊也觉得,就算瘫了,有他在就有盼头。 怀孕八个月,王磊彻底瘫痪,医生建议提前剖腹产。手术台上,她听着婴儿哭声,眼泪止不住流。丈夫推着轮椅在门口等,把孩子抱到她面前:“你看,儿子像你”。王磊想摸孩子,胳膊却动不了,只能笑着流泪。 可这份暖没持续多久。那天晚上,丈夫喂她吃完粥,突然蹲在床边:“王磊,我们离婚吧,求你放我走”。王磊愣住了,丈夫红着眼说:“我撑不住了,白天上班,晚上照顾你和孩子,我妈来帮忙,昨天差点晕倒。我才30岁,不能一辈子这样”。那些“我陪你”的话,突然变得像泡沫。王磊没吵没闹,几天后签了离婚协议。 离婚后,王磊消沉了半个月,看着怀里的孩子,突然醒了:不能垮,孩子还得靠她。她让母亲来照顾,每天逼自己做康复训练,哪怕腿只有点麻,也咬牙练。孩子睡了,她就看文献,把自己的病例发给导师同学讨论。 后来,她进了个脊髓损伤患者群,群里有人自暴自弃,有人想不开。王磊忽然想起自己的医生身份,开始在群里分享经验,解答疑问。有个姑娘抑郁要自杀,她每天视频开导,帮着联系心理医生。再后来,她开了短视频账号,坐在轮椅上用大白话讲康复知识,教大家预防褥疮、调整心态。视频没花哨剪辑,却因实在吸了不少粉。有人留言感谢,她总说:“我还是医生,就是换了个地方看病”。 现在的王磊,每天康复、带孩子、拍视频,眼里的光又亮了。她常说,命运关了一扇门,却开了窗。以前在医院救人,现在在网上给人希望。她不知道能不能站起来,但只要能帮人,医者身份就还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微光下的暮色

微光下的暮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