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接送却换来一场噩梦。 近日深圳14岁女孩,在家门口,被男同学连捅26刀。妈妈曾接送这名同学上学三年。男生因嫉妒,女孩家庭环境而作案。 原来冷漠真的可以避免90%的麻烦,嫉妒是一种纯粹的恶,源于无能的自卑和愤怒。包含对他人痛苦的高兴和对他人高兴的痛苦。这事提醒我们一定要有边界感,不要和同学邻居走的太近了,偶尔帮忙一下能理解。但别走得太近了。 看到这则新闻时,手里的杯子差点没拿稳。一个14岁的女孩,在自己家门口,那个本该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被一个她妈妈接送了三年的“熟人”连捅26刀。这三年里,妈妈大概每天都会摇下车窗喊男孩上车,可能还会顺手递给他一瓶热牛奶,女孩或许会和他分享书包里的零食,讨论昨天的数学题。谁能想到,这些日常里的善意,最后竟成了刺向自己的刀。 男孩的作案动机说出来让人后背发凉——嫉妒女孩的家庭环境。这两个字轻飘飘的,却藏着最阴鸷的恶意。我们总说“寒门出贵子”,总觉得贫穷该催生上进,却忘了有些时候,无能的自卑会像藤蔓一样缠上人心,最后发酵成愤怒,而这份愤怒找不到出口,就会转向那些比自己“过得好”的人。他看着女孩拥有的一切,不是想着“我也要努力得到”,而是觉得“你凭什么拥有”。这种心态里,没有半点对他人痛苦的共情,反而藏着一种扭曲的期待:你过得不好,我才安心。这哪是什么青春期的小情绪,这就是骨子里的恶,一种见不得别人好的恶。 有人说,这事说到底是没把握好“边界感”,要是当初别那么热心接送,别和同学走太近,可能就不会有这场悲剧。这话听着刺耳,但细想之下,却藏着成年人世界里最无奈的清醒。我想起前几年住老小区时的事,对门是一对带着孩子的年轻夫妻,平时见面总热情打招呼,后来知道他们孩子和我侄女同个幼儿园,我妈就常顺手帮他们接孩子。一开始对方还挺客气,后来慢慢变成了理所当然,有时候我妈有事忘了接,对方电话里的语气都带着埋怨,好像这成了我家的义务。更让人不舒服的是,他们总有意无意打听我家的收入、我哥的工作,甚至会拿我侄女的玩具和衣服跟自家孩子比较,话里话外总带着点酸溜溜的味道。后来我妈索性刻意保持了距离,见面只点头示意,反而落得清净。 不是说人心都坏,也不是要大家都变成冷漠的人,而是善良这东西,得带点锋芒,得看对人。偶尔帮邻居扔个垃圾,同学忘带东西借他用用,这是举手之劳的善意;但要是像新闻里那位妈妈那样,三年如一日地接送别人家的孩子,把自己的生活和别人的生活绑得太紧,就很容易模糊了边界。你以为的“热心肠”,在对方眼里可能变成了“炫耀”的资本;你掏心掏肺的好,可能会被解读成“理所当然”。时间久了,一旦对方心里的不平衡感冒出来,曾经的亲近就可能变成日后反目的导火索。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与人为善”,要“乐于助人”,可没人教我们,善良也要有底线,热情也要有分寸。不是所有的善意都能换来感恩,也不是所有的“亲近”都值得付出真心。就像新闻里的那位妈妈,她大概到最后都想不通,自己三年的好心,怎么就养出了一只咬人的狼。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有些恶藏在人的骨子里,藏在那些你看不见的嫉妒和自卑里,你越是掏心掏肺,反而越容易给对方伤害你的机会。 所以说,保持边界感不是冷漠,而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别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太“透明”,也别过多介入别人的生活,恰到好处的距离,才能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保持舒服的温度。毕竟,我们永远不知道,站在我们面前的人,心里藏着的是感恩,还是嫉妒的毒蛇。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三年接送却换来一场噩梦。 近日深圳14岁女孩,在家门口,被男同学连捅26刀。妈
微光下的暮色
2025-10-16 10:17:56
0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