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钱闹的!”新疆乌鲁木齐,大妈帮儿子带了6年孩子,不料等儿子离婚后,大妈将儿子和前儿媳张某告上法庭,要求支付7年的“保姆费”75.28 万元,外加垫付的医疗费、教育费等 3.99 万余元,总计索赔近80万元,网友:奶奶带娃有字据有录音,防范意识挺强。 据读嘉新闻10月15日报道,徐大妈的儿子杨某和儿媳张某,俩人平时工作都挺忙,忙得脚不沾地,根本没时间照顾自己的女儿小敏。 徐大妈看着心里着急,就主动把带孙女的活儿给揽了下来,为了能全心全意地照顾好孙女,据说她还辞掉了自己手头的好几份兼职工作,一门心思扑在了孩子身上。 这一带,就是整整六年多,从孩子嗷嗷待哺,到能跑能跳上了幼儿园,徐大妈可以说是付出了全部心血。 可谁也没想到,儿子和儿媳的感情走到了尽头,两人最终闹到了离婚的地步,这婚一离,问题就来了。 徐大妈觉得自己这几年带孩子,不仅没了自己的生活,还搭进去不少钱,现在儿子离婚了,自己这几年的辛苦总得有个说法吧?于是,她一纸诉状,把儿子杨某和前儿媳张某双双告上了法庭。 诉求很明确:支付从2016年到2023年这七年间的“保姆费”,一共75.28万元!不仅如此,还有她垫付的各种医疗费、教育费等杂七杂八的费用3.99万元。 两项加起来,总共要将近80万元,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空口白牙要钱,徐大妈还拿出了“证据”,其中一份,竟然是儿子杨某亲手写的一张字据。 字据上白纸黑字写着,承诺每个月会支付给母亲8000元的“保姆费”,徐大妈还说,在儿子儿媳还没离婚的时候,一家人也坐下来商量过给她费用的事,当时大家都没什么意见。 这事一出来,前儿媳张某那边直接就懵了,在她看来,奶奶帮忙带孙女,这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是家里人之间的相互扶持,怎么能跟市场上雇保兵一样,明码标价地算钱呢? 她觉得这简直是把亲情当成了生意来做,让她完全无法接受,张某也不是好惹的,她也向法庭提交了自己的证据,她说,这些年家里的房租基本都是她在交,孩子小敏的保险费、上幼儿园的学费也都是她掏的钱。 甚至,就连婆婆徐大妈自己回老家的火车票,她都帮忙买过好几次,她认为,自己作为一个母亲和儿媳,已经尽到了家庭的责任,现在反过来被索要天价“保姆费”,实在是太委屈了。 法庭上,双方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徐大妈一口咬定自己付出了劳动,理应得到报酬,亲情归亲情,经济归经济,张某则坚持认为,家庭内部的帮助不应该用金钱来衡量,否则亲情就变了味。 很多网友看到这里,也是议论纷纷,有网友评论说:“这位奶奶防范意识真强,带自己的亲孙女还有字据和录音,这是早就防着这一手了啊!” 确实,儿子亲手写的8000元月薪字据,成了这件事里最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一点,这到底是儿子对母亲辛苦的体谅,还是早就为日后的纠纷埋下的伏笔? 法院审理后认为,法律上并没有规定祖父母有抚养孙辈的法定义务,徐大妈放弃自己的时间,投入精力照顾孙女,确实付出了劳动,理应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 但是,这种补偿不能等同于市场上的雇佣关系,亲情之间的帮扶,掺杂了太多复杂的情感因素,不能简单地用金钱来量化。 更何况,在带孩子的这几年里,徐大妈也并非是唯一照顾孩子的人,前儿媳张某也承担了部分照顾责任,孩子也曾单独跟母亲生活过一段时间。 而且,当初儿子儿媳口头商量的费用,并没有形成正式的书面协议,那张8000元的字据,法律效力也存在争议。 最终,法院综合考虑了当地的人均消费水平、徐大妈的实际付出、小家庭已经支付过的部分费用,以及儿子儿媳离婚等多种因素,作出了一审判决:判令杨某和张某共同向徐大妈支付补偿款7万元。 对于徐大妈索要近80万元天价“保姆费”的诉求,予以驳回,一场家庭纠纷,最终以法院的判决画上了句号。 大家对这件事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里聊聊你的看法。 信源:读嘉新闻2025-10-15——祖母照料孙辈,起诉要求75万“保姆费”法院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