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的好!”近日报道,湖北武汉,男子发信息向领导请假7天,陪患癌的父亲做手术,后

史叔温情 2025-10-16 12:07:00

“判的好!”近日报道,湖北武汉,男子发信息向领导请假7天,陪患癌的父亲做手术,后见领导没有回复,又给领导打了个电话。结果陪父亲做完手术,返岗后却被公司以“未经批准无故旷工”为由开除。男子懵了,与公司理论未果,一怒之下与公司对簿公堂。   “我父亲在手术室里生死未卜,而我的领导在微信里已读不回。”武汉某建筑公司的采购专员王明(化名)怎么也没想到,他陪着肝癌晚期的父亲走完最关键的手术日后,等待他的不是同事的关怀,而是一纸冰冷的开除通知,理由赫然写着“未经批准无故旷工”。   事情要从2024年3月15日说起,王明在微信上给直属领导发了请假微信。字里行间,是一个独生子在家庭突发变故时的无措:父亲确诊肝癌晚期,即将手术,需要大概七天的陪护时间。他详细汇报了工作交接情况,然后,陷入了等待。   但却是“已读,不回”。他只能做了所有能做的,追加电话、说明情况、汇报工作安排。但在公司的规章制度里,这些都不算数。那个沉默的微信对话框,最终成了“旷工”的铁证。   医院里没有业绩要求、没有绩效考核,只有一个儿子看着父亲被推进手术室时颤抖的双手。手术室门外的长椅上,王明一边盯着手机里沉寂的工作群,一边望着手术室门上跳动的时间。这种分裂感,或许是每个当代职场人都经历过的煎熬,在孝道与职业之间,在人情与制度之间,我们被撕扯得无所适从。   而公司的会议室里,却是另一番景象。管理层看着考勤表上红色的“缺勤”标记,讨论的是“制度的严肃性”。在他们看来,无论什么理由,没有走完审批流程就是旷工。   其实,王明的故事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共鸣,正是因为它戳中了一个时代痛点,在数字化管理的大管径下,一些企业正在失去最基本的共情能力。领导的微信可以“已读不回”,但员工的孝心不能“已读不回”;公司的制度可以严格,但不该冰冷到容不下一个癌症患者的手术时间。   好在,法律是公平的,王明因父亲患重病急需陪护请假,符合中华民族传统伦理和善良风俗。所以,法院最终判决公司赔偿王明3.3万元。而这实际上是在法律层面为数字化时代的沟通伦理划下了一道红线:那就是,权力不止来自于明确的“是”,也来自于刻意的“不”。   试想一下,在王明发出请假信息的那个夜晚,如果那位领导可以回复一句“知道了,好好照顾父亲”,或者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收到”。这些轻而易举的举动,都会化为王明心里长久的感激。   这件事最讽刺的地方就在于:公司以“维护制度”为由开除了一个尽孝的员工,却因“违反公序良俗”输掉了官司。可见,任何试图凌驾于人情伦理之上的制度,终究是站不住脚的。 最后,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那个在手术室外等待的王明,而我们都希望,当那一天来临,收到的不是一纸开除通知,而是一句:“别担心,工作上的事公司会安排。”毕竟,制度是冷的,但人心却是热的。管理既要讲规则,也要通人情。   信息来源: 金羊网——男子陪患癌父亲做手术请假7天反被开除,公司还把他告了?法院判了   文│一阳 编辑│史叔

0 阅读:1
史叔温情

史叔温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