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深圳人盼了数年的地铁13号线,终于进入开通前的“最后冲刺”——9月26日起,一期北段(高新北站至上屋站)正式与南段(深圳湾口岸站至高新中站)开启贯通“跑图”,朝着2025年内全线运营的目标加速迈进 。这条串联深港、贯通南北的“黄金中轴”,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跑图”是地铁开通前的关键“彩排”,即按正式运营标准开展不载客试运行。此次13号线的贯通“跑图”采用特殊模式:南段维持正常载客,北段空载运行,新旧列车在线路上交叉穿梭——列车从深圳湾口岸站驶至高新中站后,清空乘客再继续向北空载至上屋站折返,折返空车则在高新中站重新投入载客服务。整个过程严格遵循运营标准,全天行车间隔控制在6.7分钟以内,同时对一期南段早晚高峰行车间隔进行微调,车站导向标识、列车显示屏也同步更新北段信息,为贯通运营做足准备。 作为深圳中西部南北向骨干线,13号线一期全长22.441公里,设站16座,南起深圳湾口岸,北至上屋站,将后海中心区、高新科技园、留仙洞总部基地、石岩片区等核心板块串联成线。更值得期待的是其硬核科技配置:线路采用国际最高级别GoA4级全自动驾驶系统,列车唤醒、启停、车门开闭等全流程无需人工干预,仅需列车操作员实时监测状态。车厢里藏着“随车医生”——智能监测系统能实时追踪2600项列车信息,通过100多个预警模型覆盖14类设备健康诊断,还能远程处理故障 。 乘客体验细节拉满:列车以亮橙色为主色调,采用8节编组A型车体,最高时速达100公里,隔音降噪设计让旅途更安静;空调能分区调节冷暖并控制湿度,LED照明可自动感光节能。车站更是“智慧与温度并存”:深圳湾口岸站以“中国结”为设计元素,用海蓝色线条诠释深港融合;深大站以“科技链”为主题,动感线条呼应高新产业特质;全线支持人脸掌静脉生物识别进出站,开放式客服中心配备AI问询和远程客服,低位服务台还兼顾了轮椅乘客与儿童需求 。 线路的贯通将彻底改写深圳中西部交通格局。开通后,13号线可与1号线、2号线、5号线等6条既有线路换乘,预计日均服务客流达58万人次,将宝安至前海的通勤时间缩短40%。从深圳湾口岸出发,步行百米即可进站,14分钟直达留仙洞总部基地,29分钟抵达后海,沿线四大总部基地的近百万精英将实现“高效通勤圈”。更深远的是,它将强化深圳湾口岸与大湾区腹地的联动,为深港人员往来和区域互联互通注入新动能 。 目前项目进展超预期,不仅一期进入“跑图”阶段,二期北延段也已完成轨道铺设,中建南方等参建单位正全力冲刺,力争年底实现“全线开通”目标,部分消息甚至透露10月底一期北段或率先通车 。待正式运营后,这条集全自动驾驶、智慧服务、生态融合于一体的“科技大动脉”,将成为深圳全球科创高地的重要交通支撑。
被深圳人盼了数年的地铁13号线,终于进入开通前的“最后冲刺”——9月26日起,一
一三大树哥
2025-10-16 12:33:33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