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国际减灾日,既是全球共同关注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节点,也是检验人类社会防灾韧

自然预警瞭望 2025-10-16 14:37:39

每年的国际减灾日,既是全球共同关注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节点,也是检验人类社会防灾韧性建设成效的窗口。2025年第36个国际减灾日以“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为主题,再次提醒我们:面对日益复杂的灾害挑战,唯有从被动救灾转向主动防灾,才能构筑起守护生命安全的坚固防线。自然灾害从来不是遥远的传说, 中国作为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面临的风险正从单一灾害向复合型危机演变。从城市内涝到极端高温,从地震滑坡到台风洪涝,各类灾害交织叠加,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峻威胁。江苏在减灾日活动中模拟城市5.2级地震救援,威海开展居民楼火灾逃生演练,这些场景正是当前灾害复杂性的真实映射。山东省建成5个省级应急救援中心,培育2000多支专业救援队伍,构建起覆盖省、市、县的应急指挥体系。济宁市应急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全市风险监测数据,这套投入使用的“智慧减灾”系统,整合了气象、水文、地质等17个部门的监测信息,实现了对全市12个县市区、156个乡镇街道的全天候监控。系统不仅能预警传统自然灾害,还能对城市内涝点、老旧建筑等进行动态评估。 防灾减灾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人成为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滨州无棣县,消防救援大队和蓝天救援队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威海逍遥社区,居民通过模拟火灾烟雾逃生掌握应急技能。这些活动推动防灾知识从“纸面”走向“实战”,正是提升社会整体韧性的关键。数据显示,山东去年开展应急演练23.7万次,这种常态化训练让“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逐渐成为社会新风尚。 国际减灾日不仅是对过往灾害的反思,更是对未来安全的投资,当孩子们在学校演练中学会科学避险,当社区居民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当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应急救援,我们就在构建韧性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这种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设防的转变,正是人类文明在与自然灾害共存中不断进步的生动体现。

0 阅读:0
自然预警瞭望

自然预警瞭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