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上级让董明德去抓俘虏,要求不能打草惊蛇,谁知他不按套路出牌,竟在敌人

史叔温情 2025-10-16 17:07:03

1950年,上级让董明德去抓俘虏,要求不能打草惊蛇,谁知他不按套路出牌,竟在敌人驻地附近点了篝火,没想到却因此立了大功!   1950年11月的那个夜晚,在德川附近的山林中,一位年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排长正面临着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就是董明德,时年32岁,山东莱阳人。此刻,他带领一个班的战士潜伏在黑暗中,上级命令他们抓回俘虏了解敌情,但有一个关键要求,那就是绝不能惊动敌军。   远处的美军营地灯火闪烁,巡逻队的脚步声时远时近。战士们屏息凝神,等待着排长的决定。突然,董明德低声下达了一个令所有人意外的命令:“点火!”   就这样,战士们穿着缴获的南朝鲜军服,围坐在火堆旁,心却悬在了嗓子眼。这是极其冒险的一步,火光不仅会暴露位置,更可能招致敌人的围攻。但董明德的计算更为精妙:他判断美军巡逻队在这寒冷的夜晚看到火光,一定会误以为是友军而放松警惕。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远处传来了英语交谈声和沉重的脚步声,一支10人的美军巡逻队正朝着火光走来。正如董明德所料,这些美国士兵看到篝火后,毫无戒备地走近,甚至有人已经开始脱下手套,准备烤火取暖。   就在美军士兵最松懈的那一刻,董明德一个眼神,战士们全都扑了过去,短短几分钟内,7名敌军被击毙,3名俘虏被制服。整个行动干净利落,不远处的敌军大部队对此却一无所知。而这一冒险的计策,不仅完成了抓俘任务,更为部队获取了宝贵的情报。   然而,这次精彩的篝火擒敌,只是董明德战斗生涯中的一个片段。在另一次夺取月浦里简易桥的战斗中,他带领战士们毅然跳进冰冷刺骨的江水,在寒风中游了过去,全歼30名守敌,保住了至关重要的交通枢纽。还有一次,在连长牺牲的危急关头,他主动站出来代理指挥,稳定了军心,最终带领全连赢得了战斗胜利。   正是这些英勇表现,让董明德获得了志愿军司令部和政治部的认可,特等功一次,并授予“二级英雄”荣誉称号。   但更令人动容的是,1956年,董明德复员回乡,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山东莱阳老家。他将所有的功勋证书和奖章用红布仔细包裹,小心翼翼地藏进老家的一个木箱底,然后像每一个普通的农民一样,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他从未向任何人炫耀过自己的战功,也从未向政府提出过任何特殊要求。即使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他也坚决不允许家人向政府伸手。   相反,他还把自己微薄的部队津贴和复员费,寄给了牺牲战友的家人,送给了村里的困难群众。因为,在他心中,那些长眠在战场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而自己,只是一个幸运的幸存者。   2007年,董明德安详离世,至死都没有向儿女详细讲述过自己的英雄往事。他就像无数那个年代的老兵一样,把辉煌的过去深深埋藏在心底,在平凡中坚守着一名军人的初心。   直到2020年,他的外孙在整理老人遗物时,才偶然发现了那个珍藏已久的木箱。当红布包裹被轻轻打开,泛黄的立功证书和奖章重见天日,这段尘封了51年的英雄传奇才终于为世人所知。   信源: 烟台晚报2024年3月20日——抗美援朝特等功臣董明德隐藏功名51年   文│一阳 编辑│史叔

0 阅读:0
史叔温情

史叔温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