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尸体下山要7万美元/具,目前珠峰上有340多具尸体,去年的春季又新增12具遗

云景史实记 2025-10-16 17:13:18

搬运尸体下山要7万美元/具,目前珠峰上有340多具尸体,去年的春季又新增12具遗体。图1的一面小红旗代表一具尸体,越接近峰顶尸体分布越密集。海拔超过8000米后,人体会进入缺氧、严寒、脑水肿风险飙升,一旦倒下几乎无法获救。珠峰是很多人的梦想之地,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露天坟场”。 现在珠峰上躺着的遗体已经有 340 多具了,光去年春天那波登山季,就又添了 12 具新的,有些遗体掉进冰缝里,连统计都没法统计。 要是能从高空往下看,那些插在雪地里的小红旗格外扎眼,一面旗子就代表一具永远留在这的尸体,越靠近峰顶,旗子越密,走几步就能看见一具,简直像给后来人立的路标。 南坡因为走的人多,遗体堆得也最多,占了总数的 60%,差不多 200 多具;咱们北坡还好些,每年有清理队收拾,可也还有 120 多具留在山上。 不是没人想把亲人的遗体运下山,只是这事儿比登天还难,花钱更是像淌水。搬一具遗体最少要 4 万美元,多的能到 8 万,合人民币四五十万,这钱足够普通家庭过好几年。 2023 年北坡好不容易运下来一具,从 8700 米到大本营,就花了 6.5 万美元,还全靠那天没刮暴风雪,纯属运气好。 这钱里不光是人工和装备费,还得给夏尔巴人额外的 “风险红包”,他们觉得碰尸体不吉利,没这笔钱说啥也不干。 要搬遗体,得先找 6 到 8 个最有经验的夏尔巴人,带着冰镐、绳索和轻便担架,还得备足氧气瓶。遗体在零下几十度的雪地里冻了好几年,早就和冰结在一起了,得先用热水一点点把冰化开,有时候化两三个小时也只能化开表面一层。 冻硬的遗体重量能到 180 公斤,几个人得小心翼翼把它绑在担架上,沿着冰坡慢慢挪,从 8000 米到 7900 米的营地就得走大半天,一步踩错就可能连人带尸摔进冰缝。 更要命的是,普通直升机最多飞到 6000 米,8000 米以上空气太稀,旋翼转不起来,根本没法悬停,2012 年有架直升机想在 7200 米救人,刚靠近就坠毁了,机上 3 个人全没了,现在没人敢冒这险。 而海拔 8000 米以上的地方,根本不是人待的,行家都叫它 “死亡区”。这里的氧气只有海平面的三分之一,吸一口都费劲,大脑像被闷在塑料袋里,连思考都变慢了。 气温能降到零下 40 度,风刮起来每秒三十多米,站都站不稳,暴露在外的皮肤几分钟就会冻伤;更吓人的是,脑水肿、肺水肿说来就来,头疼得像要炸开,肺里全是水,没等救援到就没气了。在这儿,人倒下就基本没救,不是没人想帮,是自身都难保。 山上那几具著名的遗体,好多登山者都见过,说起来就让人心酸。北坡 8500 米处的 “绿靴子”,真名叫泽旺・帕尔乔,是个印度边防警察,1996 年和队友登顶后遇上暴风雪,下山时走散了,躲进山洞里再也没出来。 28 年了,他蜷在雪地里,红色登山服配着那双荧光绿的靴子,成了必经之路的 “路标”,路过的人都得从他身边绕过去。他家人早就想把他接回家,可 14 万美元的运费实在拿不出,只能让他留在那儿。 这些年登山的人越来越多,悲剧也跟着增加。2023 年春天尤其惨,尼泊尔那边发了 479 张登山许可证,656 人次登顶,却有 20 人没下来,成了遇难人数最多的一年。 这里面有 52 岁的中国登山者陈学兵,离南峰不远时没撑住;还有 69 岁的美国退休医生,在 2 号营地突然离世。 好多人都是被商业化冲昏了头,觉得花几十万找个探险公司就能登顶,却不知道有些廉价公司根本不靠谱,夏尔巴人提前走了,客户没了帮手,倒下就没人管。有行家说,好多人就是为了省一万美元,选了不正规的团队,最后把命丢了。 夏尔巴人在这中间最不容易,他们被称为 “雪山之子”,却成了拿命换钱的人。在遇难的 323 人里,夏尔巴人占了近 40%,他们要给登山者铺路、背装备,还要冒着风险救人和搬尸。 2014 年昆布冰川雪崩,16 个夏尔巴人在铺路时被埋了;2017 年还有个夏尔巴人搬遗体时突发肺水肿,没救过来。可他们一季也就赚三四万人民币,和商业公司收的几十万费用比起来,实在太少了。 珠峰从来不是什么 “打卡景点”,那些留在雪地里的遗体,每一具都在提醒人们自然的可怕。有人说登顶是征服自然,可在 8848 米的高度,人类连自己的命都难保。 那些小红旗插在山上,不是荣誉的标志,是一个个逝去的生命。现在每年还是有人往珠峰赶,可他们该想想,用生命换那几分钟的荣耀,真的值得吗?珠峰的壮美从来不需要用死亡来证明,对自然多一分敬畏,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

0 阅读:0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