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菲律宾那边突然放了个大招,宣布11月起要恢复对我们的电子签了。以后去旅游、出差,只要行程不超过14天,网上直接申请,再也不用跑断腿办贴纸签了。
一份精心计算过的“橄榄枝”,正从菲律宾递向中国,随着驻华大使馆在10月15日的一纸公告,搁置已久的对华电子签证项目,终于敲定在11月份重启,这表面看是一次便民提效,但细品之下,味道却相当复杂。 这可不是一张慷慨的无限畅游券,菲律宾把规则写得明明白白:线上申请,目标群体是中国公民,目的仅限商务或旅游,花30美元就能换来一次最多14天的停留,而且到期了别想续,没得商量,更精妙的是,这扇方便之门开得很有讲究,入境地点被严格限定在马尼拉或宿务的国际机场,换句话说流量会被精准地导向菲律宾最核心的经济与旅游枢纽,每一分便利都对应着清晰的商业价值。 当然官方的话术包装得相当漂亮,菲律宾驻华大使吉米(JimmyFlorCruz)强调,这是为了提升领事工作效率,改善公共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此举恰逢中菲建交50周年的特殊节点,被赋予了“加强人文交流”的宏大意义。 听上去这既是服务升级,又是外交示好,旨在推动两国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毕竟在2019年,中国游客可是菲律宾的第二大金主,这块蛋糕的诱惑力不言而喻。 然而这份递过来的“橄榄枝”,在中国民间却收到了冰火两重天的“回执”,消息一出,社交媒体上立刻炸开了锅,一部分旅游爱好者摩拳擦掌,机票酒店攻略都快做到长滩岛了,觉得省时省钱的签证简直是天大的福音,他们认为便利来了就该抓住。 但另一头的声音同样响亮,甚至更尖锐,许多人直接开启“劝退”模式,认为安全才是第一位的,他们的核心疑虑很简单:基于对菲方近来某些行为的看法,这份突如其来的善意,总让人心里犯嘀咕。 这种割裂的舆论,恰恰点破了问题的核心,政策的便利性是实打实的,但民众内心深处的信任感却出现了赤字,这份看似诱人的橄榄枝,究竟是真心交朋友,还是仅仅想赚你的钱?这份不确定性,成了一道无形的墙,让许多人选择继续观望。 以上信息来源于杭州网新闻中心 菲律宾将于11月起恢复对中国公民电子签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