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可以彻底休息了!通过表面看本质,我们发现马英九其实一直在欺骗大陆。说白了,谁真正的为祖国统一出力,我们就支持谁,只想得利,不为祖国统一做事的政治人物和企业,请撕下伪善的面皮,一旦发现,将永远的被唾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说起马英九,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两岸和平的定海神针”,特别是他上台初期,两岸关系确实出现过一阵短暂春天。 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提出“九二共识”,恢复了海基会与海协会的谈判,年底还实现了“两岸三通”,直航开通,陆客开始大批赴台旅游,经济上台湾沾了一些光。 2010年,他签署了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推动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贸易额上升,国民党内部支持率也随之飙升。当时岛内舆论甚至称他为“两岸和平定海神针”,好像两岸和平的希望全都压在他身上。 不过,这种短暂红利并没有持续太久。表面看起来是和平,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马英九的“和平路线”里有太多政治算计。他为了迎合本土势力,修改教科书强调“台湾主体”,结果年轻人的身份认同开始混乱。 国民党内部路线分裂,两岸交流势头逐渐减弱。慢慢地,国民党由执政党变成在野党,席位大幅缩水,台湾农产品滞销,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两岸互利模式也停滞不前。 马英九在两岸关系上的操作,其实是一种典型的政治投机。 他一边高喊和平,一边默许民进党的“去中国化”,执政期间未修改台独课纲,甚至在公开场合强调“两岸必须友好、民主走到一起”,表面看起来很积极,实际上就是维持现状,反对通过武力实现统一。 这种所谓的和平,本质上是一种分裂的延续,用模糊的说法拖延统一进程,给台独势力争取时间和空间。 更让人看清本质的是他的“民主”话术,马英九常说统一过程要和平、方法要民主,但台湾的民主制度早已被外部势力尤其是美国所操控,成为碎片化台湾、制衡大陆的工具。 民进党赖清德打着民主旗号宣扬“两国论”,而马英九则用所谓的“民主差异”为两岸谈判制造障碍。这实际上是配合美国的“拖统”策略,让大陆在统一问题上采取谨慎甚至退让态度,统一遥遥无期。 不可否认,马英九确实在两岸经济合作和交流上做过不少事情。恢复两岸对话、推动经贸合作、增加学生和文化交流,这些都是积极举措。 但问题是,他从未提出具体的统一路线图,也未坚守九二共识的底线,反而用“不统不独不武”的“新三不”策略维持现状。 结果是国民党逐渐沦为“暗独”代表,与民进党的“明独”形成某种默契:在岛内争权夺利,但在统一问题上共同“拖延”。 民进党借机修“国安法”,推进全民防卫计划,而国民党陷入内斗,地方派系不服,新生代缺乏凝聚力,战略主动权不断丢失,台海局势因此越来越紧张。 从政治角度看,马英九的做法是一种典型的两头讨好。大陆方面,他借和平红利获取经济和舆论好处;台湾内部,他维护个人政治资本和国民党的影响力,避免得罪本土势力和美国。 可问题是,这种做法让台湾在两岸统一问题上永远处于“不统不独”的灰色地带,也让台独势力更加嚣张。 马英九卸任后,也多次访问大陆,参观中山陵、橘子洲、长城、兵马俑、莫高窟,还带学生团走访南京、武汉、长沙、重庆、北京、厦门等地。 表面上是促进文化交流,增强两岸亲情,但实际上每当涉及统一核心问题,他总是含糊其辞,强调“主权”,刻意转移话题。这些活动更多是为自己和国民党刷存在感,积累政治资本,而不是推动两岸真正统一。 归根结底,马英九的“和平与民主”路线,是政治投机。他一边蹭大陆的和平红利,一边拖延统一,既没明确提出统一时间表,也没反对台独教育,更没挑战美国对台控制。 这种表面友好、实则拖统的策略,让国民党战略主动权丧失,也让两岸关系陷入长期停滞。 从历史和战略角度看,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必然要求,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任何用“和平”掩盖分裂,用“民主”包装妥协的人,终将被历史抛弃。 真正的爱国者,应该像屈武那样为统一殚精竭虑;真正的政党,应该像台盟那样,为民族认同奔走呼号。 马英九这种政治算计,只会让统一进程被拖延,两岸同胞的耐心有限,历史的车轮也不会因为他的表演而停下。 当然,也不能否认他在两岸交流和经济合作上做过贡献,但这些都只是表象,掩盖不了他在统一问题上的模糊立场。正是这种模糊,导致国民党失去战略主动权,民进党趁机强化台独部署,岛内政治力量对统一议题的共识越来越淡。
马英九可以彻底休息了!通过表面看本质,我们发现马英九其实一直在欺骗大陆。说白了,
不负赋墨尘
2025-10-16 18:48:13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