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夸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单看他如何让异族将领死心塌地,就知他的“政工能力”有多强——突厥王子阿史那社尔、铁勒可汗契苾何力,这两位手握重兵的蕃将,对他的忠诚,堪称古代“政工动员”的天花板。 契苾何力贞观四年降唐后,始终追随李世民,任左领军将军。贞观十六年,他回部省亲时,部下密谋叛唐归附薛延陀,还以他母亲、弟弟在薛延陀做人质相逼,将他捆至真珠可汗面前。 可他毫无惧色,当场大呼“怕死不当大唐烈士”,一刀割下左耳向长安方向表忠心。 可汗见他贞烈,不敢加害。后来李世民通过人质交换将他接回长安,直接擢升他为右骁卫大将军,这一职位为正三品高官,掌宫廷宿卫,足见李世民对他的信任与器重。 阿史那社尔的经历更夸张。他打仗从不受赏赐,廉洁程度远超不少汉人老将,李世民不仅对他格外赏识,更将妹妹衡阳公主嫁给他,还封他为毕国公,在汉人朝廷中,异族能获封国公,这份荣耀堪称罕见。 贞观二十二年,两人奉命远征龟兹。阿史那社尔率军歼灭龟兹主力后,并非靠武力强压,而是晓以大唐的威德,与归附后的益处,最终劝降七十余座城堡;契苾何力则全力配合,稳固战局。 经此一役,大唐彻底掌控塔里木盆地,打通中亚通道,西域诸国无不震动。 当时可没有电话、电报,更无现代动员体系,两人远离长安万里,却始终以“不辜负皇帝重托”为念,一心为大唐征战,李世民的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去世,阿史那社尔与契苾何力悲痛欲绝,哭着请求殉葬。 好在李世民早有预料,遗嘱中特意叮嘱二人“好生度日”,才拦下这次殉葬。 一个封建帝王,能凭人格魅力与治国理念,让异族将领以身为大唐子民为荣、以效力于他为幸,这份“政工动员”的能力,在古代王朝中难寻第二人。 李世民在文治武功上,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跟他的胸怀格局、人格魅力是息息相关的。 既能马上打天下,又能马下治天下,励精图治,知人善任,作为帝王还能约束自己虚心纳谏,确实难能可贵。 短短三四年的准备,就能灭了强大的东突厥,并且俘虏颉利可汗,还让他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跳舞,随后灭国战争不断,被四夷尊为“天可汗”,亘古未有。 手下文臣武将众多,人才济济,善于发现人才,会用人识人,能容人,既能共患难也能共富贵,大部分文臣武将都得到善终,并且死后陪葬昭陵。 昭陵陪葬墓大约有一百六十多座,涵盖家族成员和文臣武将,死后如众星拱月般陪伴李世民,前所未有。 由此可见,盛唐开放包容的气质就源于李世民。
有一次,40岁李世民传召11岁的徐惠侍寝。可是,她却姗姗来迟。李世民质问
【73评论】【94点赞】